2025年01月12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山西:深入实施“特优”战略 建设现代化农业新高地

2022-11-01 12:50:47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11月1日电(陈琳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曾指出,“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于‘特’和‘优’”。

如何走好“特优”产业发展这条路,山西摸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山西方案。山西把“特优”产业发展和“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结合起来,依托自身的气候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出台了《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打造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全力推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

小土豆“链”接大产业

微信图片_20221101124317

“开收喽”,随着村民李大爷的一声吆喝,几台大型土豆联合收割机开进了广灵县望狐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农机开过,一颗颗圆滚滚、金灿灿的马铃薯从地里翻出,村民们把翻出来的土豆分拣、装袋、运输,热火朝天,井然有序。望狐村的村支书邓宝财和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邓支书兴奋地说:“今年我们村迎来了马铃薯的大丰收啊,我们全村种了5000多亩马铃薯,每亩产量达到4000~5000斤,今年又碰上一个好行情,综合下来亩产值能够达到5500多元。”

望狐村位于广灵县西部山区,土壤多以山地草甸土、粟钙土、草甸淡褐土为主,气候高寒冷凉,望狐村依托着优质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

1

望狐村的马铃薯今年有如此高的产量,优质的马铃薯原种和好的种植技术功不可没。望狐村本着“科技助力生产”的理念,积极与山西农业大学高寒作物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运用倍性育种、分子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加强对马铃薯原原种脱毒研究,改良、引进马铃薯品种,最终选育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有了好种子,还得有好技术。在推广马铃薯种植、生产的过程中,望狐村不断创新种植模式,规范种植流程,研究出“蛭土”种植法,实现“水肥一体化”,提升机械化种植水平,走出了科技赋能马铃薯产业的优质发展之路。

马铃薯的产量高了,让村民们依托马铃薯走上致富道路才是关键。马铃薯深加工对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在新常态下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意义。望狐村通过对土豆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使农产品综合收益比直接销售土豆提高了1倍。村里建立的土豆削皮、淀粉生产、粉条加工3个生产车间,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并且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让每人每年平均增加收入2万多元。在建立农特产品精加工企业的同时,望狐村还积极谋划新型销售模式,通过电商+实体店的模式,打通多个销售渠道,将产品不断推向市场,让马铃薯走向更多居民的餐桌。望狐村打造的集马铃薯种植、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提高了马铃薯的商品率和附加值,增加了群众的收入,让群众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

微信图片_20221101124313

产量高了,农民富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也越走越宽了。近几年,山西警官职业学院一直对望狐村实施对口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山西警官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驻村干部何冰见证了望狐村这几年的发展,他满怀信心地说:“望狐村组建合作社、引进优质薯种、规模发展种植,建起了储藏窖、马铃薯削皮车间、淀粉生产车间、粉条加工车间,不断延长马铃薯产业链,多措并举发展特色经济,让村民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宽,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了产业基础。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助力望狐村做大做强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望狐村的马铃薯产业模式,只是山西省推进加工型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忻州市五寨县推行“政府+企业+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合作机制,建设了3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新修了30多公里灌溉渠,引水送水到23个村的6万亩耕地;“全国十大马铃薯主食化示范基地县”岚县,规划、种植加工型产业5000亩,创新开发出108道土豆宴,马铃薯产业占到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50以上,成为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太原市娄烦县的2000亩加工型马铃薯基地,亩产量达到2吨,实现产值44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近160万元……

同时,山西作为全国马铃薯的主产省和优质区,积极开展马铃薯品种创新、技术革命、加工升级、品牌打造、经营主体培育五大行动,并且出台了《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动方案》,计划到2025年,将培育和筛选20个新品种,建设30万亩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山西多措并举,全力提高马铃薯精深加工水平,建设马铃薯产业联合体,打造马铃薯知名品牌,让小小马铃薯真正变为助农增收的“金豆豆”。

高标准“加”出高质量

金秋时节,走在灵石县王禹乡王禹村的田间小路上,金光灿烂的玉米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忙碌地穿梭着,几辆农用车紧随其后,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王禹村土地中的硒含量特别高,玉米的生产期也长,所以产出的玉米质量特别高,又得益于农田建设改造,投入成本降低了不少,但玉米的产量相比以前高出了许多,这几年,王禹村的玉米高质又高产,村民们的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在田间帮村民们记账的大学生村官孔红边工作边说。

7

王禹乡位于灵石县城西南四十公里,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曾荣获“国家卫生乡镇”“省级生态乡镇”等称号,境内3万余亩的耕地中有近1.2万亩土地为富硒土地,农户们多以种植小麦、玉米、谷子、中药材、核桃为主。近年来,王禹乡立足于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以发展富硒农业、开发富硒产品、打造富硒品牌为主线,将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富硒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投资1571万元大力进行4765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聚力将王禹打造成富硒农副产品发展示范基地。

4

王禹乡经过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乡镇中的零散小地变为平整阔地,贫瘠荒地开发为高肥良田,高性能农业机械也成为了田中的“常客”,形成了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基本农田。全乡新造地145.2亩,增加村集体收入2.17万元,撂荒土地复垦153亩,增加农民收入2.42万元,土地流转出租由60元/亩增值为150元/亩,增值35.22万元,使耕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6

“高标准农田+”,加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农田+灌溉”,王禹乡依托东方希望集团回祖繁殖场,将猪厂每年产生的900吨沼渣、2万吨沼液经过滤沉降、风干凉晒,作为高标准有机肥就近还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擦亮绿色发展的鲜明底色;“高标准农田+示范”,王禹乡合理布局农业种植结构,在去年288亩慈云寺高标准富硒示范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种植2000亩富硒高粱、1500亩富硒玉米和1000亩富硒小米,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农田产出效益;“高标准农田+托管”,在罗汉村高标准农田试点推行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依托技术优良、服务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农民合作社,组织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化规模化的托管服务,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衔接的桥梁。

“王禹乡通过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以‘高标准农田+’促特色产业发展、促集体经济壮大、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新路径,形成‘高标准农田+灌溉’‘高标准农田+示范’‘高标准农田+托管’的工作推进矩阵,多维度发力激活乡村振兴这‘一池春水’。”王禹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刘亚对他们独有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介绍。

5

除了王禹乡,山西省其他地方也在享受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红利。太原市小店区杜家寨村的千余亩高标准农田,金黄色的玉米和绿油油的蔬菜比邻而立,长势喜人,村民乔贤禄感叹道:“得益于农田建设改造,今年玉米和蔬菜收成至少增加两成,又是一个好年景。”长治市依托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全市耕地面积稳定在526万亩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13亿公斤以上;运城市盐湖区建成高标准农田25.8万亩,全区粮食总产稳定在1.5亿公斤以上;朔州市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粮食产量连年增长,2021年人均粮食占有量790公斤……

今年来,山西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和保护利用,强化高标准农田产能目标监测与评价,及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和永久基本农田。 计划到2025年累计建成2484万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2860万亩、改造提升583万亩 ,让土地真正变成百姓们的致富田。

强引领“投”出新未来

山西深知“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两项工作在“三农”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地位和对于稳粮保供、助农增收的现实重要性,着力增加要素投入,以国家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让投入提上来,以健全服务体系为重点让队伍建起来,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让装备强起来,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加快由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增加人才要素的投入,健全高科技人才服务农业发展体系,让专家的足迹出现在田间地头。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建立了综合技术服务模式,定期开展技术观摩、技术培训等活动,在不同生产关键时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同时,依托“三队包联”专家服务团队,帮助种植户解难纾困,深入推进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包联服务,依靠专家团队推科技强动力、项目工队抓项目增后劲、营销战队促销售提效益。

增加装备要素的投入,强化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支撑。近几年,山西省持续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强调品种、耕作方式、种植制度、养殖方式、加工等必须“宜机化”,应用适宜的农机装备技术推广模式,全程推进,全面发展,构建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走出一条山西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山西省以非常之力、超常举措,通过“土豆革命”和“高标准建设”,把“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真正落到实处,让发展“特优”产业这条路走得更宽更远。

【编辑:】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