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于蓝:红心塑造英雄 真情培育儿童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

2022-10-18 11:52:39 来源:人民网作者:黄维 韦衍行

原标题:见证人·第一期|于蓝:红心塑造英雄 真情培育儿童

编者按: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源自我们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信仰,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怀揣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网推出融媒体文艺栏目《见证人丨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邀请改革开放40年以来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大家,分享其求艺之路的艺术探索与思想感悟,呈上对改革开放40年文艺发展最具诗意的表达,通过有情感、有温度、有底蕴的人物呈现,彰显艺术作品的时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第一期节目带您走近98岁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她是《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新中国“二十 二大电影明星”、儿影厂首任厂长……她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电影事业。

image

六月中旬,夏意渐浓,但连日的降雨将炎热削减了几分,我们就在这样的天气中,来到了儿影厂的老宿舍楼,拜访老艺术家于蓝。

说起于蓝,首先浮现在大家脑海中的,定是诞生于半个世纪以前、根据小说《红岩》改编而成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扮演“江姐”的于蓝凭借其在影片中细腻生动的表演被无数观众所喜爱;改革开放后,于蓝退居幕后,为中国儿童电影事业奔走呼号;而今,她在这栋宿舍楼的一间小屋子里安享晚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老人的家并不宽敞,布置稍显简陋。窗台上摆放着于蓝所获得的荣誉奖杯,墙壁上悬挂着“红梅”二字则令人眼前一亮,还有一些已经泛黄发旧的老照片……它们都在默默诉说着,这位已经98岁高龄的老艺术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流光溢彩。

辉煌岁月 使人们铭记“江姐”

在众多老照片里,最为惹人注目的是挂在墙壁上的一张周恩来总理接见她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周总理握着于蓝的手,于蓝一头短发,穿着干净利索,笑容灿烂。之所以有这张照片,是因为当时于蓝在电影《革命家庭》中饰演的“周莲”得到了周总理的好评。

《革命家庭》给于蓝带来了许多荣誉,其中就包括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在剧中,于蓝成功塑造了由普通家庭妇女成长为坚定革命者的女主人公周莲。周总理赞扬了于蓝在《革命家庭》里表演,对记者们说:“于蓝演了一个好妈妈。”

戏中,于蓝需要从16岁少女演起一直到成为老太太,由于当时受到化妆技术的限制,要化成老太太非常难。对于这段表演,于蓝个人并不算满意,“往脸上贴了好多的纸,那些纸又跟动作不协调,所以我认为老太太那一段并不是很成功。”


周恩来总理和于蓝的合影

1965年,于蓝迎来了电影生涯中的巅峰之作《烈火中永生》。如果可以用声音表达心中对江姐的怀念,一首《红梅赞》足矣,如果在头脑中寻找江姐的形象,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于蓝。

在影片中于蓝凭借细腻的表演,塑造了有血有肉、重感情的“江姐”形象。“江姐对丈夫的爱,埋得很深。”说起江姐这一角色,于蓝总有说不完的话。她脑海里的江姐,有着一种特殊的冷静与克制,“得知丈夫牺牲了,她在年轻人面前没有哭,怕引起恐慌。而夜里,她裹在被子里压着嗓子哭。”

正是因为于蓝既演出了江姐作为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又演出了她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的隐忍和牺牲,才让江姐这一角色如此深入人心。“我自己认为主要是烈士本身的事迹感动了人、教育了人。”于蓝摆摆手,谦虚道,“这个角色使人信任、感到亲切,那么就算演成功了。并不是我这个演员有多么了不起。”

扎根人民 让表演深入人心

无论是《革命家庭》里的周莲,还是《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于蓝凭借其细腻而又精湛的表演让角色深入人心。于蓝在人民生活中汲取自己作为演员所需的养分,她诠释的众多角色也因此令观众感到亲切动人。

《烈火中永生》剧照

早在青少年时期,于蓝作为“鲁艺”的一员在抗战期间下乡为群众们表演话剧时,便树立起了扎根生活的念头,“要深入生活,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回想起那段时光,于蓝认为自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演员,“这是我真正的文艺思想的启蒙。”

这样的信念也贯穿了于蓝日后的电影生涯。在《龙须沟》中,她饰演的是一位有着多重性格的北京妇女“程娘子”。起初,于蓝还不确定自己能否将这个角色演好演活,“那个时候我怀着田壮壮,走了好多大杂院,走得腿都肿了。”

怀着身孕的于蓝还去了天桥一带观摩老百姓的生活,观察卖大饼的小媳妇们说话时的姿态,去了德胜门晓市上揣摩妇女数票子时的神态和用鸡毛掸子时的动作幅度,“但是我还是没有找到这个形象,心里头还是没有底气。”

直到有一天,于蓝碰见了宿舍门房苏宝三的妻子苏嫂,苏嫂在和于蓝对话时候的“阵势”让于蓝将她与程娘子联系起来,“她那有气魄有胆量的劲头全出来了,透着对人真诚的关心。”于蓝决定观察这位苏嫂,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后来,我就和她们生活工作融在一块,一下子就找到这个角色。”

“在我自己的表演生涯中,每个角色诞生的过程,都给我带来了许多难忘而幸福的经历。”为了演好演活自己的角色,于蓝很感激自己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民群众, “他们是我的好友,也是我的老师,给了我创造的依据和创造的活力。”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于蓝用她的艺术生涯,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做了完美的诠释。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