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育部举行第十五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介绍,十年来,教育部先后组织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行动”“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等一批重大战略行动和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人工智能、碳中和、区块链等一系列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组织高校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动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成建制、体系化建设了68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44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支撑有力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自主培养大批科技创新人才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集聚的主阵地,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使命。教育部持续深化科教融合,强化科研育人,高校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群体稳步壮大。近三次新增的两院院士,高校占比都超过50%,高校集聚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总数的近70%。据调查统计,2021年,高校参与理工农医类研究与发展项目的研究生超过100万人,比2012年翻了一番。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十年来,高校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重要力量。
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十年来,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数量突破6.5万项,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幅接近十倍。近年来,教育部结合高校实际,一方面提升成果质量,强化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等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率先调整专利资助奖励政策,推动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落地,扭转高校专利“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导向;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激励,采取多种举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目前,高校普遍将奖励比例提高至70%,部分高校奖励比例达到90%以上,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