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涌动着创造活力的时代,有志向、有才能的写作者应离开“二手信息”,走向广袤的大地、走向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深处。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我们最开始写作,往往源于对文学的向往与热爱,源于写作能塑造和点亮人们的精神世界。一个作家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最初的这份纯粹和热爱。但是仅仅葆有热爱还不够,一个作家还要在时代中、在人民中不断锻造自己。“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除了品格、素养、学识、视野,一位优秀的作家要真正“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这意味着应当深入当代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对作品表现的对象有真切的了解和深入的理解。有人说,为孩子写作要“蹲下来”。在我看来,这依然和儿童读者“隔”了一层。理想的状态是让自己走近孩子,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湖北神农架、湖北恩施、四川五权、云南边陲……多年来,我在不同地方的小学支教,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我深切感受到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被他们的纯真打动,并得以通过儿童视角打量周围的世界。与此同时,我又保留着自己的眼光,把我对人生、对世界的体验和思考,以审美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通过阅读实现精神上的成长。儿童文学清浅但不浅薄,相反,因为面对的是少年儿童,创作者担负着影响甚至塑造儿童精神世界的职责,所以对写作的要求更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个涌动着创造活力的时代,有志向、有才能的写作者应离开“二手信息”,走向广袤的大地、走向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深处。2017年,我获得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报告文学作品《梦想是生命里的光》,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我用10多年的时间追随一群孩子的成长轨迹,刻画少年们的精神成长,在写下这首成长之歌的同时,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2021年,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逐光的孩子》,是以全国优秀教师范献龙为原型,结合我个人和众多支教教师的实践经历创作出来的,描绘了乡村孩子的生活图景,也刻录下文化扶贫的时代足音。在这次创作之初,我采访了当地60多个孩子,并和我的学生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写作完成后,我和学生志愿者们继续关注这些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同样收获了来自孩子们的关爱和信任,这是我宝贵的财富。最近出版的《城市之光》则是一部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的少年成长小说,故事来源于我和诸多受访者的经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的心中激荡着一种持久的感动,这份感动来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无数医护人员、志愿者的默默行动,来自无数陌生人的善意。来自普通人的光亮不仅可以照亮前路,还让人心生温暖。我希望通过写作,把我感受到的这份光和热传递出去。
当我记录并传递这些光和热的时候,我是首先被照亮和温暖的那个人。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创作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照搬,而是在朴实晓畅的文本中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们要阅读、学习、写作,更要在生活中知行合一,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宽广的时空坐标中校正,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全世界优秀的文学谱系中对照,以期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行稳致远,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