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考古”名画

2022-06-28 17:20:21 来源:人民网

· 原以为咖啡才能拉花。在千年前的中国,茶上已能绘丹青。

· 一日三餐的习惯是从宋真宗开始的,北宋开放了夜市,于是,夜宵也开始出现。

· 现在的快递外卖,北宋也有,有的外卖还带炉子,上面热着酒壶,送到家里也能吃热乎的。

· 北宋纺织品比较贵,锦是按两售卖的,买一件衣服,差不多相当于近十道炒菜。

近日,《梦华录》热播,引发网友对宋式美学的关注。近年来,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称《知否》)、《清平乐》、《大宋宫词》等为代表的一批宋朝题材电视剧相继播出,丰富了古装剧题材类型,同时为广大观众勾勒出一幅千年前宋人生活的画卷,引发人们对宋朝的“考古”热情。

感受宋朝生活气息,《梦华录》融入茶道、饮食、音律、服饰等宋朝文化符号;除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知否》中的服饰、点茶等衣食讲究也让人印象深刻;浓妆淡抹总相宜,《清平乐》展示出宋仁宗时期宫廷中规格繁多的锦衣华服;《大宋宫词》甚至复刻古画《韩熙载夜宴图》场景,描绘士大夫阶层弹丝吹竹、轻歌曼舞的风情与雅致。

美食茶饮、五大名窑、诗词书画、文人名士等元素,凝聚出风范高雅的宋朝审美。而有宋朝都城“百科全图”之称的《清明上河图》,则描绘出北宋社会的烟火气。画中的汴京开封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讲座直播中,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余辉,在线详述这幅传世长卷所描绘的北宋汴京内外的热闹景象和背后的市井故事。

点茶 茶百戏 茶水铺

一杯热茶喝出世情百态

茶是《梦华录》等宋朝题材电视剧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更是宋朝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必备佳品。

宋人爱茶,繁琐的点茶流程把仪式感拉满。“左手扶住茶碗,右手抓稳茶筅,快速搅拌击打茶汤……”《知否》中不时出现的点茶镜头,再现宋人对茶的考究和热爱。

原以为咖啡才能拉花,随着《梦华录》播出,剧中主角在茶坊中秀出的“茶百戏”让人惊艳。茶中绘丹青,原来在千年前,早已出现茶上拉花,鉴赏品味直追现代。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它的基础为点茶法,用清水在茶汤上写诗作画。据了解,“茶百戏”源于唐朝、盛于宋朝,2017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宋朝,从王公贵族到市井百姓都对茶情有独钟。《清明上河图》画了许多在市井街坊中的茶馆,这些茶馆规模有大有小。余辉介绍,无论大小,都有往来行人在其间喝茶休闲。画里有进城打短工的农民,他们用工具帮人挑东西、抬东西。其中有个农民,在一间屋顶铺着茅草的茶水铺子前驻足,他看着茶水铺想买碗茶喝。

1

余辉讲座截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宋朝住宅分区,官宅有专门的区域。从《清明上河图》中的官宅可以看出,其宅邸草木繁盛、布局讲究。住在其中的人,可以时常与好友品茶相聚,赏花草叠石。当时,文人士大夫之间流行雅集。在聚会中,他们抚琴、调香、赏花、观画、烹茶,展现当时这一阶层的种种生活情趣。

2

余辉讲座截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外卖 炒菜 饮料

一日三餐中的饮食讲究

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中国的饮食文化蔚为大观。这一点,从电视剧中可窥一斑,《知否》中的樱桃煎,至今让人印象深刻,从丫鬟到贵妇无不喜爱。樱桃煎在宋代,其实是一种蜜饯,南宋诗人杨万里还曾专门为其赋同名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喜爱。《梦华录》中的三娘更是手艺精妙,几十道茶点让剧里剧外的“老饕”们跃跃欲试。

记录北宋开封风俗人情的《东京梦华录》中,就用大段的文字描绘了当时人们的吃喝饮食。而《清明上河图》的市井街坊中如何少得了吃食这一项。就连现在的快递外卖,北宋也有。有的外卖还带炉子,上面热着酒壶,送到家里还能吃热乎的。

3

余辉讲座截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余辉介绍,我们现在一日三餐的习惯是从宋真宗开始的,在此之前,人们一天只有两餐。一日三餐的习惯,是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结果。古代一般夜晚实行宵禁制度,但在北宋开放了夜市,于是,夜宵也开始出现。人们对吃食的讲究,使炒菜在北宋应运而生。炒菜的“炒”字对厨师要求极高,要掌握量、火候,还要把控好时间。此外,饮品零食也很紧俏,有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霜凉水、香糖果子、荔枝膏等,种类丰富。

《清明上河图》中的饮食铺子,有豪华酒铺,有高档脚店。“脚店”是歇脚之意,起到茶歇休闲的作用。另外,还有一般小铺和街头小吃,可谓类型多样、定位明晰,使得汴京开封的达官贵人和市井百姓皆有消费的满意去处。

4

余辉讲座截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5

余辉讲座截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6

余辉讲座截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长裙 短褙 福龙髻

一件衣服抵近十道炒菜

除了剧情故事,宋朝题材电视剧中清雅、华美的服饰也让人赏心悦目。《知否》中,日常生活的褙子、襦裙,或小家碧玉、或端庄淑雅。诰命服、珍珠妆……《清平乐》中的宫廷装扮,既要契合人物形象,又尽最大可能还原当时帝后、妃子的服饰妆容。

画了八百多人的《清明上河图》,从多个细节和角度展示了宋人的服饰特点。余辉总结,北宋社会总体风尚是简约、高雅、精细、舒适的,一般在日常生活中,不太追求过度奢靡,这在画里的人物穿着中也有体现。

据介绍,北宋纺织品比较贵,锦是按两售卖的,一尺绢卖15文。15文在当时相当于一盘炒菜的价格。“一件衣服,差不多等于近十道炒菜。”

北宋妇女普遍穿长裙,裙子能把脚面盖住。但在北宋崇宁至大观年间,流行短褙样式,还有“盘福龙”发型。这个短褙就是短款的服装,据余辉介绍,这样式是从女乐伎中流行开来,最后在市民百姓间普及,穿着方便、干活行动也方便。从《梦华录》中看出女子可经商。此时商业繁荣,妇女在家干活,还能在外做生意,短褙服装在市井街坊中比较常见。

7

余辉讲座截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在《清明上河图》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中,有女性头戴花冠。这是当时特殊的女性职业——媒婆。在当时汴京开封,媒婆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阶层而划分等级。她们一般两两出行,一个掌握男方信息,一个则掌握女方信息。

8

余辉讲座截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清明上河图》,美丽考究的宋朝服饰,是文艺作品对宋代美学最直观的呈现。不同于绚丽多彩的唐朝,宋朝服饰更趋于素雅之美,折射出这个时期独特的文化气质。(鲁婧)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