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我们正青春】山西大学量子精密测量团队:YYDS!

2022-05-07 10:44:57 来源:黄河新闻网作者:周昱丽

说起山西大学量子精密测量团队,人们第一反应就是“yyds!”但还有不了解的宝宝只能在心里默默感叹:“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正值“五四”青年节,该团队获得了“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到底牛在哪儿?

山西大学量子精密测量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成立于2000年,依托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主、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优秀研究团队,团队围绕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在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开展了有特色、高水平科学研究,并完成系列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工作,是我国相关领域有国际影响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承担重大研究任务

相信一段简单的介绍之后已经劝退了一部分人,别急,你听不懂的还在后面。

团队发展了基于原子量子态精密测量电磁场的新原理,研制了含破纪录原子数的原子自旋压缩态,实现了飞特斯拉灵敏度、突破标准量子极限测量的原子磁力计,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听不懂没关系,你只要知道,相关研究成果以《用预测和回溯测量实现千亿个原子的自旋压缩》(“spin squeezing of 1011 atoms by prediction and retrodiction measurements”)为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主刊发表。

团队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里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机,极大提升了微波电场场强的探测灵敏度,提出基于可控原子体系的微波超外差测量新原理和新技术从根本上避免了经典微波测量方法中自由电子随机热噪声的影响。通过对原子量子状态进行光学非破坏测量获得微波的强度、频率、相位等信息,可达到原子投影噪声极限灵敏度。微波电场测量与已有国际最高灵敏度相比提高了1000倍。

听不懂还没关系,你只要知道相关成果有多牛就可以了。它们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物理》,入选了“2020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该项研究成果还引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也获得了媒体广泛关注,于2020年12月30日入选了“2020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该项技术的突破,有力推动了微波电场高分辨成像以及高精度新型雷达装备研发,在国防安全、微波通信、量子计量、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强化新时代责任担当,助力山西经济转型升级

团队超牛的科研成果、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也在解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对接政府、企业和市场,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创新校地合作载体,助推山西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团队支撑组建了山西省光电产业研究院、山西省光电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先进激光检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围绕光电信息领域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同性技术问题,广泛开展技术创新与推广,成为研发与转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依托平台。2019年3月,山西大学、晋城市政府、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区光机电产业政产学研用项目正式启动,团队作为重要支撑力量,派出了5名博士教师参与对接富士康等光电企业授课、科技指导,15名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实践。2020年1月,研究所与长治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了长治市光电技术开发平台及光电企业孵化基地。

团队围绕国家“双碳”目标,针对山西省能源重化工转型过程中亟需发展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集群”,重点开发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大气污染物在线检测系统、电力行业电网设备实时监控系统、煤炭水泥等固态元素高精密实时检测系统,为山西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环境检测等领域即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团队发挥高灵敏激光光谱技术优势,研制成功出的燃煤煤质在线检测、烟气及颗粒物在线检测系统,目前已应用于12个省份的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焦化、钢铁等行业,打破了长期以来设备必须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为提升国家对工业燃煤节能减排以及重点污染源监控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环境管理和综合决策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和科技支撑。

创新工作机制,立足教书育人,夯实团队建设

团队如何越来越好,除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还要注重学术团队建设。团队现有科研人员163人,其中教职工39人,博士研究生56人、硕士研究生68人,35岁以下青年139人,28岁以下团员114人,现已形成一支年轻、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团队青年师生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组部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5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特聘教授3人。

2013年团队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并在2017年获得滚动支持。2018年团队支撑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基地”)获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批准立项。2018年团队组织申报的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极端光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团队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负责承担的“原子物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原子与分子物理”教学团队被评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相关教学成果获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研究生培养方面,已获得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全国光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光学学会光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奖、宝钢优秀学生奖等奖项11项。指导研究生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科学竞赛屡获佳绩,包括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及二等奖,山西省“兴晋挑战杯”竞赛特等奖、一等奖等奖励6项。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4人,获奖比例在全校单位中处于领先地位。

 


【编辑:关俊龙】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