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好表达:志足而言文 情信而辞巧

2021-12-08 16:00:4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者:杜一娜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1500年前,南北朝时期的刘勰用《文心雕龙·征圣》篇中的这句,向我们表达出一个重要观点:文章要表达出心志,还要做到感情真挚和文辞美好。

“任何优秀作品无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绝美结合。这次入围的不少作品独辟蹊径,以独特视角、独具体验和独创表达,体现出独树一帜的美学品位。”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秘书长宋向伟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对第五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的文学类、文化综合类期刊的作品给予赞赏。

“以文化人”“文不灭质”确实成为第五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不少作品的突出特点。

感情真挚 有感而发

这一面旗

只用镰刀和斧头说出话语

话不多

只一句真理

就集合了劳苦大众  千军万马

……

以血的浸染为自己壮骨

以子弹穿透血肉的灼痛打开瞳孔洞穿一切  瞭望星际

在阴霾呼啸的时日

高高地举起民族的灵魂

不屈的头颅

……

这是《北极光》杂志推送的一篇诗歌作品《这一面旗》。其铿锵的语句,令读者动容。

“满怀对党的无限深情,在建党99周年、即将迎接建党百年之时,作者艾明波创作了诗歌《这一面旗》。”《北极光》原主编、《北方文学》主编鲁微说,“《这一面旗》信仰坚定、大气磅礴、语言铿锵、情感深厚、充满力量,起到了先锋作用。在表达上,极具冲击力,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有感而发、因情生文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心。

“何明威到巴音诺尔嘎查小学支教的第一天就闹了笑话。”《中国校园文学》选送的《巴音诺尔纪事》中的第一个故事《火红的萨日朗》,其开篇就吸引读者想继续读下去。面对焦头烂额的教学生活,何明威在一个蒙族小女生的美的召唤下,转身发现生活之美。第二个故事《关于理想的课外作文》讲述了小呼日勒的一个奇怪的理想——“变成一只苍蝇”跟着爸爸去广东,而随着产业扶贫政策的实施,小呼日勒的爸爸回乡了,小呼日勒的理想终于不再是“变成一只苍蝇”了,而是“成为一名飞行员”。第三个故事《旌旗猎猎》讲的是关于坚守在嘎查小学的老校长老那的故事,“老那的两个儿子都非常有出息”“他们都想将老那接到他们身边去,但老那一心只想留在嘎查小学当他的光杆校长”“这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我们赶回去参加老那的葬礼时才偶然知道这些”。

1

《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徐峙说,《巴音诺尔纪事》的特点是用最柔软的笔触,写最“硬核”的事实。即用3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以饱满的深情描绘出脱贫攻坚带给草原人民生活的新面貌。

在《巴音诺尔纪事》中,生动的细节、鲜活的人物形象离不开作者何君华对内蒙古的人与物、草与木的熟悉与深深的感情。虽然他是一个湖北籍作家,但是他却定居内蒙古近15年。徐峙说,何君华在接受了《中国校园文学》特别策划的“脱贫攻坚·逐梦小康”专栏的约请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去调研、走访、收集资料,最后创作完成了这部作品。

带着感情去作文,带着使命去报道,是不少好文章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再造手艺美’专题报道缘起于《中华手工》17年深耕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专业领域。我们长期关注这一行业的时代发展变化,由此响应国家号召而发起的聚焦于‘手工艺扶贫’的主题报道。”《中华手工》杂志主编文丽君介绍说。

2

《中华手工》杂志推出的“再造手艺美”专题之一。中国期刊协会 供图

“在创作过程中,亦有媒体人从一个记录者、观察者的角色,转变为参与者与实践者,深入当地手工艺文化建设和推广,促进当地扶贫增收、产业发展、文化振兴。”文丽君表示,这也是创作“再造手艺美”专题时大家心中的一份坚持、一份热情。

创新表达 图文并茂

文章力戒大切入式的宏大叙事做法,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小切口的“接地气”主题内容,成为不少篇章的表达方式。

西藏拉萨市尼木县的藏香制作技艺、四川凉山州昭觉县的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贵州黔东南雷山县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的壮族织锦技艺……古老的手工艺通过“再造手艺美”组文,通过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篇篇生动的文字,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传统与时尚、生活与市场”相链接的时代特点。

“在图文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我们兼顾手工技艺细节、当地人文风情、人物生活态势等方面,对内容进行了精心编排和筛选。”文丽君说,“再造手艺美”专题的图片讲求精美、清晰,尽可能展现丰富的内容,以符合传统手工艺与非遗项目的整体性保护原则。同时将十大非遗扶贫支持地设计为地图,既便于人们查找信息,又增加了阅读感,还为人们前往当地旅游提供了参观点,以此希望能够持续促进文旅项目转化。

《山东画报》选送的《中国智慧港口是这样炼成的》一文,讲述了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团队面向世界港航界科技前沿,化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生机,在创新中找出路,讴歌了团队成员“不甘心、不服输、不畏艰、不怕难、不满足”的新时代奋斗精神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山东画报社首席主笔程洪建谈创作体会时表示,到青岛实地采访时,适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便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创作背景,从港航界这个视角,凸显科技强国之路上新时代中国创新故事的山东书写。

图文并茂的专题报道方式,是《山东画报》一以贯之的办刊特质。程洪建说,《中国智慧港口是这样炼成的》在内容表达上也突出了这一“图文+”的传统优势,既凸显了“一图胜千言”的影像聚焦功能和留存时代记忆的独特价值,又彰显了打磨高质量、高水平深度专题“好文盖千篇”的报道优势。

书写当下是期刊人的使命,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期刊人的责任。

2020年,浙江省委宣传部与浙江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联合开展了“浙江文化印记”征集评选活动,产生了首批20项具有经典性、地域性、独特性、传承性的“浙江文化印记”。

3

《浙江画报》杂志推出的“浙江文化印记”是浙江文化瑰宝的记录。中国期刊协会 供图

《浙江画报》编辑部主任陈云对记者说:“这些是浙江文化积淀的翘楚,是浙江的文化瑰宝。为了讲好这些故事,我们千方百计去寻找最适合讲这些故事的人,‘浙江文化印记’组文的亮点就是作者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陈云还介绍了这组文章的另一个重要特色,“除了征集大量的图片以外,我们编辑部还派出了摄影记者,沿‘文化印记’的相关地点,穿山越岭,跨江渡河,以图片方式全方位记录滋养了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浙江大地,用脚步和初心感悟山河变化,用手中的相机描绘出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思想深邃 以文化人

真情书写,又传达正能量,以此感化人、鼓舞人,是优秀作品的最可贵之处。

“脱贫攻坚”这个词往往局限于成人 视野的媒体宣传报道,缺少针对少年儿童的相关案例介绍,缺少少年儿童切身的体验。

《小学生时代》入选的6篇组文则以儿童的视角讲述脱贫攻坚的故事,以此密切党的事业、人民福祉与广大少年儿童的关系。

《小学生时代》杂志编辑高亦平介绍,6篇组文是《小学生时代》杂志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而专题策划的《时代梦想》栏目中的篇目。

“一篇篇故事真实、生动、自然,图片源于真实场景,文笔活泼、感人,文中没有一句说教,有的是娓娓道来的亲切叙述,一眼就能抓住小读者眼球。”高亦平说,“系列组文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认知到的最朴素的事实和真理让小读者们确信,只有跟着共产党走,只要肯努力、肯创造,幸福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

专家在评审时点评道:这组文章以儿童视角、用小学生熟悉喜欢的叙述方式讲述真实案例,故事生动,文笔活泼,叙述娓娓道来,切合儿童心理,很好地传导了文章内里的价值启示。

黄文秀牺牲后,书写黄文秀事迹的作品不在少数,大多聚焦于她在驻村扶贫工作上所做的奉献以及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担当实干的精神。而《儿童文学》编辑部则通过一篇纪实文学,还原了黄文秀年少时期的家庭生活、学习生活,讲述她的成长历程,梳理她的精神脉络,通过黄文秀年少时期的故事,让作品中的她以一个“同龄人”的身份,走进孩子的心中。

4

《儿童文学》杂志主编冯臻说,在向作家阮梅提出约稿后,阮梅就在2019年7月顶着酷暑,在丈夫陪伴下,去了黄文秀的家乡。阮梅曾表示:“这一次的出行,无论写与不写,我们都要带着一颗为人父母的心,去好好看看女孩的父亲母亲,看看女孩的亲人们。”所以,阮梅其实是怀着一个母亲怜爱女儿的心情,去探寻文秀的故事。而阮梅所想了解的“少年文秀”与编辑部策划时的初衷不谋而合。

“关注现实、介入现实,书写现实故事,表现时代精神,成为这次选送的期刊中文学创作的主潮,凸显出浓浓的时代性。”宋向伟向记者表示,参与第五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的文学作品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质量很好,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治导向。

她举例说,回族农民作家马慧娟创作的《走出黑眼湾》,是一部非常深情而又朴实的非虚构类文学作品。其记录了脱贫攻坚的宏大背景下,自己和父老乡亲们一起亲历的扶贫搬迁。通过乡亲搬离故土的背后的琐碎、碰撞和惊喜,呈现了中国农民憨厚朴实、百折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精气神,以故土乡亲为样本,为中国创造的人类减贫奇迹做了生动的注脚。

《西藏研究》选送的《琴弦人生》一文以对巴塘弦子艺人扎西的访谈调查为主线,展现弦子传承人积累知识、传承技艺、发展创新的历程,表达激发文化实践者的主体性是保护和发展丰富多彩文化的重要动力的鲜明主题。宋向伟认为,该文独具慧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艺人作为研究对象,自出机杼以个人生活史绘写表现弦子艺术生存发展的一个缩影,别出心裁以口述史形式书写文化实践者的个体感知与经验,表现出较强艺术创造力。

“无论是传递时代声音,还是讲述贴近民生的百姓所盼所愿,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就要潜心研究、冷静思考中国舆论场的传播亮点,扑下身子开采好题材多样、主题鲜明的采编内容‘富矿’。”程洪建的创作思考与态度代表了期刊人为时代立传、为人民书写的初衷。

【编辑:】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