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8月23日电(梁晨霄)近年来,农业银行山西分行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创新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模式,充分发挥网点、数据、网络等优势,深入农村、贴近农户、精准服务,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构筑了持续有力的金融支撑。
农村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家和山西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部署,山西分行按照“人行主导、政府助力、农行实施”的原则,以“完善征信、服务三农、普惠农村”为目标,以“信息采集、建档立卡、平台搭建、数据分析”为手段,采取政府评价与村民评议、传统信息载体与互联网技术、信用体系建设与信贷支农渠道、正面宣传引导与失信联合惩戒“四个结合”,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了农村信用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农村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协调发展。
搭建完善的农村信息数据平台
农(村)户信息数据平台是评价“信用村、信用户和普通农户信用等级的基础。山西分行制定了《山西分行服务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全面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程的实施方案》,致力做好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信用建设与业务发展良性互动、乡村振兴与金融服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在实施过程中,山西分行积极推进信用村、信用户建设,每年都将信用村、信用户纳入年度重要考核指标,构建起客户定位精准、经营特色鲜明、金融科技先进、业务运作高效、社会效益突出的信用村、信用户服务模式,不断拓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截至7月底,全行共评选创建698个信用村、13637个信用户,贷款余额5.28亿元。
依托农户信息建档系统,山西分行在全省范围内,走村入户开展农户信息建档工作,将现代化金融服务送到农民朋友的家门口。截至7月末,全行预授信信用额度近120亿元。
构造全新的农户评价授信模型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在充分运用农(村)户信息数据平台信息要素的基础上,山西分行科学合理确定信用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形成自助授信与农户评价相结合的授信模型,不断创新评价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山西分行不断扩大参与主体,邀请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村委成员、驻村干部、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农行惠农通机主及德高望重的村民等至少5人,组建“定性信用”评价小组,设计《农户家庭信用情况评价表》、评分卡,背靠背对本村每家的基本信息、诚信状况、经济状况、行为品德核实校准、评价打分,强制分布“优、中、差”3种农户类型,剔除涉黑涉恶、黄赌毒有不良行为者、诚信品行不佳者列入“灰名单”,对优良者建档授信,要素赋值提升,构建村组“定性信用”+商业银行“定量信用”+人民银行“征信信用”的三维农户评价授信模型。
开发符合需求的农村定制信贷产品
在现有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普适性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各市、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情况和实际需求,山西分行分品种开发定制专属信贷产品。
全行下发《关于加快落实有意向合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通知》,在加强信息共享、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质押物范围、完善信贷风险监测分担补偿机制、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和强化政策激励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各行根据名单,积极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根据、重点营销、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截至目前,全行已对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159个,累计发放贷款8.75亿元;为2.15万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累计发放贷款16.33亿元。
以增加有效信贷投放为重要抓手,山西分行不断强化乡村振兴服务能力。围绕特色农业、规模化养殖、城郊农业、设施农业等重点产业,在涉农支行中筛选了在果、菜、蛋、奶、鸡、牛、猪、羊等山西省8个规模大、产值大、影响大的特色产业产量前10的50家县支行重点推进惠农贷款产品;在各个县市陆续推出了相关创新产品;与省畜牧局开展联合调研创新支持畜牧业发展新模式;与吕梁等四家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特色贷款产品;在安泽县开展县域大数据试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推出相关惠农贷款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