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浙江省金华火车站出站口启用10条自助健康码闸机验证通道。旅客只需刷二代身份证,就会进行“健康码核验+身份证验证+人脸识别+体温检测”,数秒内便可以快速出站。图为旅客们正通过自助健康码闸机验证通道。李建林摄(人民图片)
可在1秒内识别进出人员健康码信息,并对检测对象进行测温的智能防疫一体机;助力企业高效开展远程办公的软件;确保防疫物资不断档的即时零售数字化服务平台……近日,工信部公示135个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一批运用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新型信息消费产品脱颖而出。
助力线下商家数字化转型
家住上海的王先生现在已经习惯了登录达达集团旗下“京东到家”平台购买生鲜和电子产品,“下单不到1个小时,骑手就把产品送到家门口,太方便了。”王先生说,第一次使用该平台是去年在入驻该平台的卜蜂莲花超市下单了蔬菜和肉类,不到40分钟就送到,这让他首次体验到即时零售平台带来的便利。
防疫期间,作为传统商超的卜蜂莲花面临线上转型的巨大压力,与能够提供数字化系统的“京东到家”平台合作,成为其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
“京东到家”零售赋能业务部总经理练燕杰介绍,平台通过运用达达海博系统,帮助卜蜂莲花等传统商超提升多渠道管理的自动化、精细化程度,既能降低运营成本,又提升了线上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京东到家”平台业务已覆盖全国超1500个县区市,吸引超过10万家线下门店入驻,年活跃用户数超4600万。
工信部此次公示的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中,像“京东到家”这样借助数字化方案助力线下平台进行线上转型的平台还有很多。例如“盒马鲜生”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与线下商家在产品研发、销售等方面展开合作;基于直播经济的数字创意营销服务平台“星罗”,能够为线下商家提供全链路服务……
“‘全渠道’是大势所趋,实体零售企业选择和有数字化能力的平台企业合作,有助于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和能力构建,是一种高效互补的方式。”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真说。
新发展格局下,新型信息消费势头正劲。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7%。商务部近期宣布,下半年将继续支持鼓励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线上线下更广泛、更深入融合。同时,天津、山西、河南等多地明确加快发展新型信息消费。随着5G时代到来,新型信息消费将加速发展,不仅能为百姓美好生活创造更多可能,也将大幅提升全社会运转效率。
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街道十段社区居民戴淑荣如今纳凉有了新去处:以前的一个大垃圾场,经过不到1个月的改造治理,已变为一片绿地,成为附近居民休闲的新选择。戴淑荣说,能这么快改造完成,多亏了街道“吹哨”。
原来,红桥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帮助发现和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据介绍,该平台以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依托,整合包括党建、城管、公共服务等部门资源,形成社会治理一张网,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业务应用贯通,提升办事质量与效率。
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疫情防控……近年来,各地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的形势,一系列社会治理管理平台应运而生。在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当地打造党建引领智慧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引导居民通过“随手拍”功能反映问题,区指挥中心联动各部门解决问题,让群众成为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帮手;在江苏省泰州市、苏州市等地,一套“智慧社区平台”防疫系统在社区疫情上报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在安徽省合肥市,“政务大脑”平台已上线核酸检测机构查询、新冠疫苗接种预约、房产摇号、小学初中报名等330余个应用,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数字化浪潮正在深刻重塑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认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深度应用,网络互联、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不断深化,促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方式变革,打造与数字社会运行需求和公众服务诉求相适应的公共治理体系已成为必然要求。
信息产品向精细化升级
想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吗?最近,一款能“望诊”的智能中医健康机器人火了。
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机器人头顶的摄像头便开始“观察”用户的面部、舌头,再通过机器人“腹部”分别扫描用户的左右手,2分钟之后,一份专属的健康报告就生成并发送到用户手机上。机器人不仅能看出用户的皮肤状况、体质类型,还能从中医角度提供保健建议。
据山西慧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智能中医健康机器人以山西中医药大学望诊大数据为依托,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传统中医望诊中的面诊、舌诊、手诊,帮助用户有针对性地“防未病”,并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大批新型信息消费产品先后问世。医疗方面,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利用手机智能显微镜为终端采集设备,进行标本数据扫描。通过大数据比对,系统迅速完成病理细胞识别,自动分配给在线资深医生进行复核诊断,用户足不出户即可获得筛查报告。防疫方面,一款名为优刻得的防疫一体机,通过人脸识别功能,可在1秒内识别进出人员的医保卡、健康码等信息,并对检测对象进行测温、消毒。智能特种机器人方面,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配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拓展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巡检等细分领域上的应用……
专家指出,为促进更多新型信息消费产品出现,当下应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重点是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健全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新型信息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在谈到深化重点领域金融改革时,会议提出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如今,数字人民币试点已在多地展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积极促进了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
试点规模有序扩大
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等地启动试点测试,去年10月,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等试点测试地区。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规模正在有序扩大。
近日,在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媒体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介绍数字人民币试点取得的最新成效时表示:“截至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受邀白名单用户已超1000万,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个、对公钱包351万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笔、金额345亿元。”
数字人民币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展。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132万个,兼顾线上和线下,涵盖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政务缴费、税收征缴、补贴发放等领域。
参研机构还结合试点地区实际,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应用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例如,今年4月,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提出通过超市、宾馆、政府食堂等消费场景的全覆盖,把永兴岛打造成“数字人民币消费岛”。5月,数字人民币首次应用在跨境进口电商支付场景,在海南省跨境进口电商企业使用并完成支付。
数字人民币还将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运会。据范一飞介绍,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会场景试点主要围绕北京冬奥会食、住、行、游、购、娱、医七大重点领域的支付服务需求。冬奥会将试点部署无人售货车、自助售货机、无人超市等创新应用场景,并推出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奥支付服装等可穿戴支付设备。
提升支付体系安全
在很多试用过数字人民币的消费者看来,同样是用手机刷一下即可付款给商家,数字人民币使用起来似乎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差别不大。但事实上,二者有本质区别。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从经济价值看,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等价。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指出,微信支付、支付宝相当于“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里面装的“钱”,二者不在同一个维度。
“数字人民币将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提高支付工具多样性,有助于提升支付体系效率与安全。数字人民币主要基于现金类支付凭证定位,主要用于零售支付,以提升金融普惠水平为宗旨,借鉴电子支付技术和经验并对其形成有益补充。”穆长春说。
穆长春还指出,数字人民币具备特定优势。一是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二是数字人民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特性。三是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记者 李 贞)
避免数字鸿沟
业内人士指出,数字人民币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等,特别是中国作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社会环境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年龄结构、安全性需求等因素决定了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特性,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物人民币与数字人民币会长期并存。
从数字人民币目前实现的落地场景来看,数字人民币钱包基本以App形式出现,同时还支持离线支付。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介绍,数字人民币钱包设计便于线上线下全场景应用,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避免因“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其中,硬钱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依托IC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为用户提供服务,有助于解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定群体操作智能手机不便问题。
“在未来的数字人民币产品设计中,还将充分考虑特定群体的现实需求,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降低使用难度。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深入调研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数字人民币普惠性。”罗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