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昆明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9.41岁,比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展望的全国平均预期寿命提前11年达到目标,这显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活力……24日,昆明市在京发布全国首个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
昆明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由昆明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与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指数分为市域社会治理及辖下县域社会治理两个板块,由反映社会治理动力的“社会活力”、反映社会治理保障的“社会服务”和反映社会治理条件的“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构成,其中市域社会治理涵盖46项指标,辖下县域社会治理板块涵盖21项指标。
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鲍宗豪介绍,课题组通过数学建模,从近10万个基础数据中计算出昆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综合指数得分”和“百分制得分”,这些数据“可采集”“可跟踪”和“可比较”,具有“客观性”“合理性”和“精准性”特点。
昆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斌介绍,昆明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显示,昆明社会治理综合指数2017—2019年分别为80.78分、81.03分、81.46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昆明“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11个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值;昆明“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每千人配置全科医生人数”等4个指标低于全国平均值;昆明县域社会治理发展尚不平衡。
昆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杨皕介绍,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通过“组织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动员体系、激励保障体系、群防群控体系”六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由“九龙治水”向“协同用力”转变、由“条线探索”向“系统推进”转变、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服务”转变、由群众“旁观”向“热心参与”转变、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由“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转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昆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建阳介绍说,昆明牢牢把握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有利契机,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多元共治添活力、厚植基础强实力、找准问题提能力、科技支撑增动力,探索具有昆明特点、边疆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治理“昆明路径”。
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教授李玮认为,昆明发布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构建的三个维度比较科学,不仅客观展示了社会治理成绩,更敢于向自己开刀,对社会治理中的短板和弱项不回避,这需要求真务实的勇气和魄力,对云南乃至全国的社会治理工作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关键一招。”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表示,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会城市,昆明将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用好指数评价体系,不断破解治理难题,为边疆多民族地区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