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用“我的入党故事”,共同追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历程,书写时代华章。
张建国说,就是那场雨,那段路,把他的心拽回了家乡、留在了东下庄。他不顾他人善意劝解,放弃留在城市的优越生活,决定返回家乡,带着乡亲们改变现状……
张建国,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临汾市尧都区贺家庄乡东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现年61岁,38年党龄,26载军旅生涯,2008年回原籍任村支书至今。10多年来,凭借一名合格党员的自觉性和模范性,带领东下庄村支两委及全村男女老少,使一个地处干旱半干旱丘陵地带的山村大变模样。
“这块地今年不用化肥,我们看看什么效果。”“测一下那块地现在还有多少亩。”3月16日,记者早早驱车来到位于尧都区东部丘陵山区的东下庄村委会。说话的人就是张建国,正与村民讨论土地改良、交接工作等事宜。
2007年夏季的某一天,团级干部转业的张建国回乡探亲。吃饭间隙,一场不大不小的雨突然降临,让本就难行的乡村道路愈发坑洼不平,由于道路泥泞,返程中汽车陷入淤泥中进退不得,好在乡亲们及时赶到,帮张建国推车解难。
2008年5月,张建国被东下庄村全体党员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同年12月村委换届他又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张建国他一边筹集资金一边跑项目,几年下来,硬化道路、填沟造田、兴建灌溉工程……一个个项目陆续展开,曾经无人知晓的东下庄村,竟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省级生态文明村。
一年又一年,张建国为乡亲们办的事儿一件又一件。张建国把家中的积蓄“砸”给了村里的项目,“投”给了村里的各项公共设施。东下庄村地处丘陵地带,耕地本来就少,但土葬用地占用量逐年增加,浪费耕地的同时还影响机耕作业。2015年,张建国选用村耕作条件差的闲散地,开始划设东下庄村集中墓葬区,引导村民选墓园安置故去亲人,以此保护有限的耕地,推进机械化耕作。
3月16日,阳光正好,微风轻拂,张建国带着记者把东下庄村整个山头转了一遍,一条标准的农村硬化路宛如一条“玉带”环绕在群山之间。“村里还有一片地势不好的闲散地,不利于农业种植,今年将把它们加以平整,借助地缘优势发展生态农庄,可以壮大集体经济。”张建国里心都是农业农村发展,言语里都是乡村振兴大计。“乡村振兴,既是一项党的事业,也是一个事关全民的宏伟目标,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张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