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紧密合作 携手应对

2021-04-09 10:53:5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 毅

沙尘天气再度提醒我们,沙尘暴等环境问题没有国界,各国需要更加紧密地合作,携手推进本地区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前不久,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发生在3月份的两次沙尘天气过程,沙源地都主要在境外,影响范围很大,让我们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愈发深刻。

历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加强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从河北塞罕坝到山西右玉,从内蒙古库布其到新疆柯柯牙,广大干部群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与沙害顽强抗争,取得显著成效,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监测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均保持缩减态势。随着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强度明显降低,京津冀等地的人们很长时间没有遭遇过沙尘暴袭扰。在这样的背景下,最近的大范围沙尘天气让人们猝不及防。

根据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近期两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的沙源地主要在境外。这样的沙尘天气再度提醒我们,沙尘暴等环境问题没有国界,各国需要更加紧密地合作,携手推进本地区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中所强调的:“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同处地球村,我们理应主动推广和分享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更好惠及其他国家,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这次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近年罕见,直接原因是近期大气环流形势出现异常,根本原因则是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导致天气气候频频“走极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导致一些地区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高温热浪、寒潮、沙尘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而且强度增大。大范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和风险。我们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威胁,攻坚克难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一硬仗。

大范围沙尘天气还提醒我们,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下大力气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沙地、沙漠无法被消除,而且初春北方地区植被还没有复绿,存在大面积的裸露土地,因此一旦强风刮起,沙尘天气就可能形成,这是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加强沙区防护林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尽可能地降低沙尘天气的频次和强度。朝着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作出的承诺进发,通过大规模、高质量的国土绿化,我们不仅可以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程度,而且能够吸收、存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缓未来的气候变化。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生态保护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地球家园越来越宜居美丽。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