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马新红:巧手“剪”出华丽人生

2020-12-25 16:09:29 来源:记者观察网

“洗手手,拿剪剪,剪得满窑红哈哈……”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坐在窗口马新红的脸上,她一边哼唱着宜川民谣,一边用灵巧双手剪着窗花。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不必参照图纸,在马新红灵巧指尖下,一幅幅精致地窗花、惟妙惟肖地人物、古色古香地山水画、富有爱国情怀地长卷跃然纸上。她小心翼翼地拿起最近剪好地作品,为笔者娓娓道来每幅剪纸背后地故事。

4

马新红是宜川县文化馆一名工作人员,也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她凭借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剪出了“花花世界”,也剪出了自己的华丽人生,更使宜川剪纸这项承载着几十代人的记忆、上千年的祝福在这里得到传承。

年幼时,马新红就与剪纸结下了不解之缘。13岁便开始跟上村里的巧媳妇们学习剪纸技艺。“当时一到春节,村里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贴着喜字、如意、石榴等与节日相关的喜庆剪纸作品。”马新红回忆说,那时的她,总是被深深吸引。

1994年,马新红考入洛川师范,也就是在那一年,她认识了自己的启蒙恩师——丁新华。“丁老师是宜川籍美术老师,他创作的油画非常富有代表性和感染力。”马新红说,当时丁老师看了她的剪纸,告诉她,“剪纸艺术博大精深仅仅凭借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学画是剪纸的基础。

为了能尽快提高剪纸技术,她报名参加学校的剪纸社团,除了跟随丁新华老师学画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向当地民间剪纸艺人学习剪纸技巧和剪纸艺术,一有空就看,也常常因为一张剪纸钻研到深夜。期间,马新用废弃的旧挂历背面做材料,将“剪纸”作品,布展在教工餐厅的墙壁上,内容丰富多彩,受到全校师生们喜爱。

1997年,马新红从洛川师范毕业后,做了一名小学教师。但她从未放弃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经常将剪纸作品作为“奖品”发给学习好的孩子们。特别是2016年,她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套由13张剪纸,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而剪成的剪纸集。“用孩子们的视角来剪一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剪纸,帮助他们更直观、形象地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新红说。

5

二十余年来,马新红的剪刀勤耕不缀。她常说,剪纸是个精细活,不仅需要功底、耐心,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气神,如果不是非常喜欢,热乎劲一过去,这个手艺也就拿不起来了。完成一幅作品需要先构思,构思好了再打底稿,然后再慢慢剪出来,这个过程需要花很多地时间和经历,复杂一些地作品甚至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完成。”正是受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她的作品粗狂不失细腻,夸张不乏灵动,线条流畅、风格质朴、造型各异、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观赏性成为了千家万户喜爱的民间工艺装饰品。

辛勤的付出,总算有了收获,马新红的剪纸作品不断的受到社会的关注。2015年,剪纸作品《蛇》被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收藏;2017年,论文《宜川剪纸的传承与保护》在延安市群文作品大赛中获三等奖;2018年,剪纸作品《有余》入选TOP100中国民间剪纸特展,并被上海美术学院荣誉收藏;2019年作品《壶口》系列、《黄土风情》、《龙凤呈祥 》和《陕北农民生产生活系列》等多次获省市奖项;20203月,在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市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中,荣获“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在疫情防控期间,马新红运用剪纸艺术中常见的象征、谐音、比喻等手法,创作了《时代英雄》《火神》《瘟疫瘟难,黄牛顶散》《簸箕娃娃送瘟神》《平安吉祥》《双肩托起生命的希望》《药神》等系列剪纸作品,入选《中国剪纸,抗疫专辑》,以实际行动鼓舞抗疫斗志,宣传抗疫英雄。同时,她还积极给武汉捐款,组织并指导民间艺术爱好者,利用民间剪纸、面花、泥塑、葫芦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作,通过多个媒体在网络上传播,传递对白衣战士的敬意和问候,传递对患病朋友的祝福。

“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时代中,家国情怀让我一直坚持着剪纸。”马新红说。

对剪纸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马新红长期坚持在做的一件事。她曾多次参加社会剪纸展演活动,积极推广和传播民间剪纸艺术魅力。不仅如此,从2018年开始,马新红还积极组织剪纸培训班,免费为剪纸爱好者传授剪纸技艺。

“将宜川本土原汁原味的民间剪纸艺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是我潜心剪纸艺术的初衷,我将用心把这根剪纸艺术接力棒传承下去。”马新红说。(刘锐锐 田乐乐 李文振)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