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售假“外贸村”夜间开市,打假也该倒倒“时差”

2020-12-03 17:22:03 来源:法制网作者:李英锋

每天傍晚5点到7点,是江苏省常熟市莫城街道“外贸村”营业时间。两小时内,2000多家服装档口,运出成千上万件“大牌”服装,交给微商、网店老板和实体店主。随后,这些三标齐全,价格不到正品价十分之一的假货,被发往全国各地。为躲避工商部门严查,店主们只拉开半扇卷帘门,线上下单、晚上运货,一场“假货”狂欢悄悄进行着。(见11月30日《新京报》)

白天是“死城”,晚上是假货的“狂欢城”。售假服装档口为躲避监管,刻意为经营活动倒了“时差”,这一伎俩起到了效果——近年来当地监管部门开展了诸多打假行动,办了不少案件,捣毁了不少窝点,但“外贸村”的生意还是好好的。

“外贸村”售假涉及的品牌多、数量大,辐射到微商、网店、实体店等产业链条。不仅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妨碍了公平竞争,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样的市场“毒瘤”仅仅因为改了改作息方式,就能逃脱监管,某种角度上说明,相关打假工作的“时差”、监管的规律没有对上售假活动的规律,甚至存在错位和漏洞。

针对这种“游击战”,监管部门不能以常规思维应对,必须以变应变,以“游击战”对付“游击战”。实际上,这个“外贸村”的售假活动隐蔽性并不强,利用夜晚“掩护”也并不高明,记者轻松地把售假套路摸了个门儿清,当地监管部门更不该毫不知情。

当制假售假者倒了“时差”,监管部门打假也该根据实际情况倒倒“时差”,应针对“外贸村”晚上营业的规律,配合相应的巡查监管,加强对售假行为的打击,实现打假机制全天候覆盖,如此才能弥合监管的时间“缝隙”,形成严厉打假的态势,全面压缩制假售假者的生存空间。同时,监管部门应以售假的服装档口为线索,顺藤摸瓜,追溯假冒服装的生产源头及贴牌等辅料的供应源头,追查假冒服装的销售渠道,形成打假的闭环。

近年来,媒体曝光过箱包、鞋、化妆品等多个制假售假集散地,这些集散地普遍存在以“倒时差”“打游击”等手段逃避监管的问题。属地监管部门要“倒时差”打假并不难,难的是下决心。有关部门应端正履职宗旨和发展定位,清醒地认识到制假售假的危害,破除地方保护思维,以刮骨疗毒的态度和行动力向制假售假行为开刀,积极引导相关产业、商家走规范发展、健康发展的路,这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治理态度和治理能力。

 


【编辑:】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