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位于山西中部,是连接晋南、晋东南以及川陕、中原与省会太原和都城北京的交通枢纽。
晋中历史上商贾云集,商业发达,是晋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晋商故里,茶商之都”之美誉,经营业务涉及盐业、粮食、棉布、茶叶、丝绒、颜料、铁货、药材、烟草、牛羊、毛皮等等。
当年,由福建武夷山到中原地区继续北上的茶货驮队,沿太行山羊肠坂过碗子城,进入山西泽州府(现晋城市),过潞安府(现长治市),到达晋中的祁县金锁关,经刘家垴、来远、盘陀,出子洪口到鲁村后,对货物进行整理分装后,就来到平遥。
晋商开辟出万里茶道后,使得埠际商品贸易扩大,货币流通量剧增,带动了镖局、票号的诞生,其中享誉世界的日昇昌票号总部就设在平遥古城内。
票号的出现,让晋中商人真正实现了茶通天下、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德通天下。
完整保存一座古城
采访团随行专家、中国商业史学会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祁县晋商文化研究所所长田建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祁县鲁村成为货物的转运站,茶货在此要整理分发,运输方式也要由骡马队换成马车,继续北上。
田建说,在清代,鲁村有“利泉”“丰元”“万顺”和“德业”四家大的车马店,仅骆驼就养有2万多峰,其中800峰—1000峰的有3户。“整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生意兴隆。”田建说。
鲁村所处的位置还有一个特殊性:它距离祁县、太谷、榆次、平遥的茶商、票号的总号都不远。“押运人员要回总号送样品检验、汇报请示等,这就让许多票号在鲁村设有机构或派有专人办理货款结算事宜。”田建说:“有的驮队干脆就回到设在平遥城内的总商号,专门办理相关业务。”
平遥县位于山西中部,是座有2700年历史的古城。迄今,仍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为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旧称“古陶”。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后,平遥始终是县治所在地。
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平遥开始修建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年),平遥城在旧墙垣基础上继续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据史料记载,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等年间,平遥城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平遥城四面修建大城楼,从此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古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平遥古城城墙高约12米,而总周长6163米的城墙,将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分隔为“旧城”“新城”两个完全风格迥异的世界。
平遥城墙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
作为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县城,平遥至今保留着原有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巷构成。整座城市的形制非常周正,街道横竖交织,街巷排列有致。
因与其他古城形制不同,有六道城门的平遥被称作“龟城”,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上、下东门及上、下西门四座城门为四条腿。
11月13日15时,在平遥古城下西门附近,平遥县文物局文史专家赵鹏图说:“从晋东南过来的茶商驮队,由平遥古城的上、下东门进入城内后,就将货物进行分配,走西路的从下西门出城,走南路的从上西门出发,北上太原方向的商队就从上东门而出。”
当年,平遥古城城门附近的街道商铺集中、市场繁华,两侧设有许多商业客栈,为南来北往的商客提供食宿。
据介绍,清嘉庆、道光年间,平遥城内茶商形成规模。茶商大户以平遥北营村朱姓为首,在平遥城内设有总庄,在汉口设分庄。票号诞生以后,茶商每年春季从票号大举融资,促进茶业发展。
在平遥,除朱姓开设大型茶庄外,其余有据可查的茶庄还有保大长、泰和长、隆新魁、祥泰隆百货庄、乾锡永鸿记茶庄等多家茶庄。
票号日昇昌
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当时,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平遥古城建于14世纪,是现今保存完整的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其城镇布局集中反映了五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与银行业有关的建筑格外雄伟,因为19至20世纪初期平遥是整个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提到“中国金融业的中心”这个话题,就不能不说大名鼎鼎的日昇昌票号。
日昇昌票号位于平遥古城西大街,如今与“蔚泰厚”“日新中”票号合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由于这三大票号的存在,西大街成为名副其实的“平遥金融华尔街”。让人不解的是,一字排开的三座票号与坐北朝南的院落不同,均是坐南朝北。
据平遥县文联原主席、文史专家赵永平介绍,清代国内有50多家票号,其中就有20多家的总号就开在平遥,而日昇昌的分号遍布国内77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票号的出现,源自于平遥商人骨子里的创新精神。
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商品货币经济空前繁荣,晋商的一些大商号已形成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的、联网式跨地区的经营组织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总号和分号、分号与分号以及与客户之间、大宗的批发、运销和巨额的现银解运业务日趋繁多。
现银解运业务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镖局的发展。虽然现银解运可以依靠通过镖局武装押送来实现,但却很费时间,再加之镖师的费用也大,且途中并非绝对安全。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应运而生。
经专家根据现存的各种史料推算,日昇昌票号创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至道光四年,距今近200年历史。
当年,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就设在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
这座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的票号,首开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日昇昌票号在业务上兼营存银和放银,这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汇兑业务开始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日昇昌成立3年后,分号发展到山东、河南、奉天、江苏等省份,从而使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奉天等北方五省商人去往苏州贩货每年需保镖运银数百万两的状况,改为“俱系会票(汇票)往来”。
1840年前后,山西票号已由平遥帮扩张为祁县、太谷在内地三大帮,共11家。到清末,山西票号增加至33家,在国内外共设分号400多家。中国的汇兑业务基本上由山西票号垄断,而分号最多、业务量最大的,只有日昇昌一家。
19世纪时,日昇昌一度操纵整个清朝的经济命脉。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日昇昌所属的35个分号,仅其中14个分号的统计,全年汇出汇入款项就达3222万两白银。
有种说法认为,日昇昌就是中国票号的种子,这粒种子还影响了云南、安徽、浙江等商家纷纷跻身票号业。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平遥县城内就出现了20多家票号,除日昇昌、蔚泰厚、日新中外,还有日昇通、日昇达、百川盛、万源盛、协同庆、协同泰等大票号,主要集中在西大街和南大街。
在票号发展的百余年间,一座县城能集中了全国最大的票号富商,街巷内遍布票号经理们和富商大贾住的深宅大院,这一现象全国罕见。如今,平遥古城书院街11号院,就是雷履泰旧居。
屡屡创新的“平遥帮”
11月14日上午,“弘扬晋商文化,重走万里茶路”平遥段座谈会暨“晋湘古今”品鉴会在平遥举行。
缘起万里茶路,茶缘千年古城,茶因人添香,城因茶增色。
在平遥古城东大街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清虚观,至今这里还流传着一段南方人上东城墙采摘一种高级名茶——“谷雨芽茶”的故事。
在平遥古城西大街,有座中国古兵器博物馆。在馆长刘文涛的带领下,山西晚报记者在展柜前,看到了收藏的许多铁质煮茶器、茶刀、茶锥等与茶有关的老物件。
从清中期开始,平遥城内已有钱庄、布庄、绸缎庄、茶庄等20多种行业类型,与“茶”相关的行业仅是其中之一。
“平遥人很尊崇茶叶,女儿出嫁时,父母亲要陪嫁一对茶盅。次日女儿回门时,要给父母亲‘看茶’。”提起茶文化,平遥县文联原主席赵永平认为,当地民间有浓厚的茶民俗文化:“平遥是晋商文化的发祥地,是出奇迹的地方。茶文化在当地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茶房庙等茶文化历史遗存。”
日昇昌票号的前身是颜料庄,蔚泰厚票号的前身则为绸缎庄,用现在的话来说,均为跨行业经营。赵永平认为,从历史上看,平遥商人最大的特点是有创新精神。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天下第一街”——武汉汉正街,夹杂在天南海北的“打货”人群里,就有一支令人不可小觑的“平遥帮”。在云集天南海北的方言中,平遥帮在这里占据了一片天。
平遥人擅长纺织、针织品,他们更是团结互助,一代又一代、一村带一村、一家带一家南下涌入汉正街,成为小商品贸易代表,更成为这条街上的“江湖儿女”。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汉正街小商品贸易很大影响,市场重新洗牌势在必行。在汉正街中小企业的平遥商贩们的经营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开启了直播+服装贸易、电商+贸易、乡帮+贸易,为恢复并重塑新的市场生机努力创新。
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平遥帮,靠的都是勤奋、老乡团结。在众人眼里,平遥帮就是“团结、吃苦、敢闯”的化身。
清道光年间,平遥以纺织业闻名国内。上世纪80年代初,平遥县宁固镇袜子加工厂、个体户发达,平遥王成祥等人背着尼龙袜子来到汉正街,从起初的几个人发展到60多人的平遥帮。背着袜子闯荡武汉码头的平遥帮,吃苦奔波,生意越做越红火,成为汉正街上的新晋商。
20世纪90年代,平遥帮越聚越多,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老乡带老乡,汉正街抱团发展商贸市场。鼎盛时期,在汉正街上经商的平遥人达5000多人,占据整个市场95%以上的份额,一度垄断了汉正街上的袜业贸易。
如今在汉正街的平遥帮所涉及的行业不再单一,除父辈传承的服装针织传统业务外,还涉足金融、环保、土壤监测、网络文化传媒、商场投资等行业。
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酉州的安化第一茶厂,其前身是1902年晋商创建的茶行,厂区内现存的锯齿形车间、西大门牌楼等见证中国茶叶发展的标志性建筑,并且收藏着上世纪40年代至今的珍贵茶叶标准样和文献等,被誉为“安化茶叶活态型博物馆”。
9月16日下午,采访团冒着连绵细雨来到安化第一茶厂。在千两茶晾晒棚内,传来阵阵令人熟悉的乡音——“平遥话”。
这位操“平遥腔”的人,是平遥县商人李鸿晋。作为新晋商代表,他到福建武夷山参加了“爱上晋中,牵手南平”晋中文旅推介会后,专程来到安化第一茶厂。
虽说是平遥居广居宾馆老板,李鸿晋2年前却成立了茶叶公司开始做茶。去年,有意要建一座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李鸿晋从安化第一茶厂定制了4支两万两花卷茶作为展示品。今年,他又到安化第一茶厂订购了6支两万两花卷茶。
如今,担任平遥县茶商协会会长的李鸿晋跨行业与安化第一茶厂合作,联手推出了“晋湘古今”手筑茯茶,誓言发扬晋商创新精神,书写新时代茶人新篇章。
“又见平遥”呈现辉煌
“《又见平遥》太震撼了,花200多块钱不亏!”11月13日22时,在平遥古城城隍庙街37号,有家陌上花开咖啡吧,十几个从外地来的年轻人在一起高兴地聊着,话题围绕着刚看完的情境剧《又见平遥》。
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讲述的故事是: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11月5日,由中国文旅内容联盟、道略文旅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旅游演艺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旅游演艺行业领袖、知名文旅专家、景区机构代表、演艺编创团队、服务机构等400位专业人士共赴盛会,通过权威榜单公布年度旅游演艺行业报告、领先机构、票房榜单等数据。
在此次大会中,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荣获“2019年度中国旅游演艺机构十强”荣誉、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荣获“中国旅游演艺独立剧场类剧目票房十强”荣誉。
2013年2月18日,《又见平遥》首演。从此每天5场演出,观众人数限定在5000人以内。据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康青峰介绍,截至11月15日,《又见平遥》共计演出5600余场,观演人数388万余人次,演出收入6.2亿元。其中,2019年全年接待观众69万余人次,场均上座率98%。
“从《又见平遥》的表演形式看,就是一种创新,作为一个艺术作品,浓缩了晋商精神,讲述了晋商诚信、创新的精神。如今的平遥人已把创新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平遥县文联原主席赵永平认为,宣传好《又见平遥》就是宣传了平遥人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