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柏井镇山上三村脱贫纪实

——【决战完胜 走向小康】盘旋而上的高度

2020-11-18 10:06:48 来源:山西日报作者:张旭东

平定县柏井镇地处晋冀交汇处,位于县城的东部,石太公路横贯全境。这里群山逶迤,巍峨陡峭,地势连绵起伏,山谷沟壑纵横,林木植被丰茂,历史遗存众多,是一处集自然和人文于一身的康养之地。

而位于柏井镇东南部的多乐沟村、将军峪村和乱安村则是真正的高踞于大山之上的古村落,境内青龙山、大圪梁、黄栌树岩等山脉海拔都在960米以上,由于山多地少,饮用水缺乏,交通不便、缺乏经济支柱产业等诸多方面原因制约着这3个高山之村的发展。

围绕这3个村子的整体现状,各级党委、政府下大决心、下大力度、下大举措,展开了一场意义重大的脱贫攻坚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穷堡垒”,拿下了一个又一个“穷高地”,脱贫奔小康的曙光,已经在这3个最早迎接太阳的高山之村普照……

多乐沟里快乐多

说起柏井镇多乐沟村,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是一个海拔在1000多米,全村共有108户218口人的纯农业村,也是一个被许多人“遗忘的村落”,因为它的闭塞,还有它绵延了许多代的贫瘠。

但是,党和国家并没有因为它的“先天不足”而舍弃这个居住偏远的“孩子”。2017年,中国银行阳泉市分行扶贫工作领导组成立,同年10月份以杨建国为金融助推脱贫工作组组长的扶贫工作队和驻村书记陈川,入驻到这个地处大山深处的小山村。

当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平带着他们在村里一转,然后把村里的贫困情况一说,杨建国他们的心整整凉了一大截。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现状——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21户55人,耕地面积仅643亩,虽然是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但传统的耕种农作物——玉米和谷子却萎靡地站立在渐凉的秋风之中,显得是那样的萧瑟与凄凉。没有产业!没有经济增长点!更没有好的思路和办法!

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路在哪里?多乐沟去向何方?一系列的问题让杨建国、陈川他们一筹莫展。

采访的这段时间,无论是驻村工作队还是村党支书、驻村书记等人都在反复强调不要写他们,多写写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以及在背后默默关注与支持国家扶贫行动的那些人,其中中行阳泉分行的办公室主任刘涛就是这样的一位有心人。

那是偶然的一次翻看报纸,当他看到平定县冶西镇孟家村引进艾草种植产业收益不错的消息后,一股莫名的冲动使他瞬间有了一种电光火石般的灵感。于是由村党支部书记、驻村书记和工作队组成的考察队伍紧急赶往孟家村参观学习取经,一场围绕多乐沟村脱贫攻坚的战斗打响了……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艾草,全草皆可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但在村民们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这只是山上随处可见的野草,难道种这也能脱贫?当驻村帮扶人员和村干部提出种植艾草之后,大部分村民都有很大的顾虑和担忧,怕种出来不好卖,更怕种了艾草不成功反而耽误了种玉米。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关键时候,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平第一个带头种了3亩艾草,并由中行阳泉分行出资8万元从河南南阳购买回艾草宿根,没想到当年每亩地就获利2000余元。党员的引领使得村民们有了主心骨,于是他们纷纷地调整种植结构,加入到转换思维和变换传统耕种模式的凤凰涅槃之旅。

村民王胜科这样说:“俺家种艾草从2018年的1.5亩到2019年的2.5亩,再到今年的4亩,年年增加种植的亩数,确实尝到了种艾草的甜头,根苗由国家免费下拨,卖了艾草收益算自己的,真的是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今年俺已经卖了4334斤艾草,按每斤8毛钱算,已经挣了3467.2块钱!”说着两口子都笑得合不拢嘴,笑声在窑洞里久久地回荡着。他们家里最新添置了冰箱和彩电,商标纸还没有撕干净,看来他们家的收入肯定是有了大的改观。

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平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种艾草比种玉米强多了,在帮扶单位中行阳泉分行的资助下,俺村的艾草种植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目前全村已种植70多亩,而且还能割两茬,田间管理也简单,在集体经营、个人种植的模式下,村里负责销售,村民们获利不少!真的应该感谢党的好政策呀!”

时光追溯到2016年,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王风贤成立了多乐沟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他和村里签订了种植协议,以每亩地40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里贫困户的土地100多亩。紧接着王风贤从山东省林科院引进了700多株“永莲”牌优质蜜桃树种、400株苹果树种、200株樱桃树种,开始了果苗栽培、水果采摘的艰难探索之路。

2017年7月份,他又利用上级政府的扶贫资金带动和吸纳了村里17个贫困户在合作社里参加劳动,每天工资100元,每年的务工期为5个月,仅此一项就能使贫困村民增收1.5万余元。

刚到村口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油绿的桃林,沉甸甸的蜜桃把树枝都压弯了,绿中透红的蜜桃穿插错落的长在树上,是那样的诱人,那样的馋人。

“再过十来天就能摘了,每棵树能收30斤,每斤大约能卖到5块左右,卖了桃子村民们能增收1万多元,而且还能分红。”和我随行的工作组长杨建国和队员姚迎春笑着告诉我。

随着采访的深入,和驻村工作队及村党支部书记、驻村书记也熟识起来。他们都在异口同声地说着:“其实国家才是扶贫的主力军,全凭国家的投资和帮扶,个人的力量真的是很微薄的!”

是啊!从光伏发电47.5万元扶贫专项基金的拨付,到中行阳泉分行13.5万元的帮扶资助,再到中行阳泉分行出资改造办公楼、购置办公器材,购买艾草打包机、脱叶机,买电磨,碾米机,以及分行领导多次在百忙之中抽时间下村指导等等。都能看到和感受到国家与政府扶贫力度之大和决心的坚定。

在结束采访的路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力,多解民生之忧……”

党的恩泽此刻正播撒在这个高海拔的小山村,引领着多乐沟的村民们走向富裕奔小康的高度。

将军峪的“将军”产业

初识将军峪,就被这个霸气与血性十足的村名所震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有什么久远的故事吗?这个村子怎么取这样的名字?许多的问题一直萦绕着我。

整整33道弯,这是从307国道拐进乡道后所走过的弯道数。我坐在驻村第一书记王保华的车里默默地数着。

轻盈的轿车载着我们,一路盘旋而上,向着山顶,向着将军峪驶去。瓦蓝瓦蓝的晴空上飘着零星的云朵,它一会儿遮着这座山,一会儿又遮住那座山,像调皮的孩子在和我们捉迷藏。就在我贪婪地看着车窗外奇姿各异的群山时,峰回路转,在高山之巅,一座仿古阁楼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门洞上的3个大字告诉我,将军峪到了。

时间尚早,我在驻村第一书记王保华的陪伴下行走在这个相传汉代名将韩信曾屯兵驻扎的古老村落,村子里静极了,村道两边长满了排排高大翠绿的松柏,街道上很干净,整个村子依山而建,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

我们一路走去,在转过3道弯后,突然看见在三面环山的山谷之中出现了数座红绿相间的建筑群,正当我用惊异的眼光投向王保华时,一场震撼人心的“嘎嘎嘎”的奏鸣曲以洪荒之力穿过了我的耳膜,震得我不由得一阵颤栗,其音调之严肃郑重,恰似厉声呵斥,宛若万马奔腾的嘶鸣,是那样的肆无忌惮,又是那样的放荡自由,我不由得被这样宏大的场景深深地感染了。

“这是成立于2013年的源聚元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药材种植、反季节种鹅和种蛋的养殖、销售。养殖场现存栏种鹅1万多只,是山西省唯一养殖成功的反季节种鹅、种蛋的养殖场,也是山西省科协命名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平定县科技协会命名的‘科普基地’。”王保华自豪地说。

我欣喜地往鹅场赶去,保华书记赶紧拉住我,说道:“现在正是种鹅产蛋期,不能受惊吓,会影响它们的产蛋数量的,这可是将军峪村脱贫致富的大金蛋呀!”

我们蹑手蹑脚地靠近种鹅养殖场的围栏,只见到一只只体态硕大的白鹅个个高傲地昂着头,一副“将军”巡视“兵营”的架势,这难道不是昔日韩信将军巡防的尚存遗风吗?我这样想着。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南方才会见到这样恢弘的鹅群,从书圣王羲之爱鹅的风雅之事起到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都是在江南水乡演绎出来的生动典故,可在将军峪这么高海拔、这么缺水的高山之上,能看到万只鹅群傲然独立的姿影,真的让我感到无比的惊讶与不解,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这1万多只鹅竟然带领着将军峪的村民们走出贫困,走向了富裕的康庄大道。

看到我疑惑的神情,驻村第一书记继续说道:“合作社这几年总共注入国家专项扶贫资金150多万元,在南鹅北养成功以后,合作社分别在2017年、2018年、2019年上缴村集体2万元、4万元、5.6万元。积极安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养殖场务工,近3年来分别发放务工工资4.5万元、12.5万元、20万元。并荣获阳泉市‘扶贫开发先进集体’……”

数字,无可辩驳的证明着这个村脱贫攻坚的力度与为民谋利的高度,这是党恩如阳光般的普照,没有党中央对贫困农村的无私关爱,怎么能有今天灿若云霞的新农村呢!

一路走来,一路采访,在鹅场就业的贫困户王天财、张贵芬这样告诉我:“俺们的工资是一天90块钱,年底还享受合作社的分红,不仅彻底的脱贫了,而且家里还都换了大彩电。现在国家的政策就是好,对农村倾斜的也多,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不少!”说罢,由衷的笑容堆满了他们黑黑的脸庞。

村会计王世平和贫困户李娥也这样告诉我:“国家这几年对农村的投入很大,各个方面享受的福利待遇也很多,有这么好的政策,俺们什么也不怕!”他们还告诉我,养鹅不仅带动了就业,还带动了村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鹅群每天吃1吨多饲料,村民们种的玉米都被鹅场收购了。”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这难道不是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个缩影吗?从帮扶单位市科技局16万元的帮扶资金到市海关6万余元的资助,再到阳光发电公司价值17.6万余元的建筑材料和县农业农村局无偿提供的种子化肥,都反映出国家扶贫力量的磅礴气势。这时,我回头看见这样的一句标语:落实党的政策,稳步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

他们这样写着,也这样努力做着。

乱安村中人心安

真没想到走进乱安村,竟然是坐在摩托车上。初秋的阳光虽然炽热,但穿着半袖T恤的我还是觉得很凉很凉,一种渐入腠理的冰凉。

满目层层叠叠的浓绿。太绿了,绿的让人有无限的不舍与爱恋。

摩托车攀爬在向上的山路上,当我看到一座二层红砖建筑出现在我的面前时,驻村书记张世明回过头来告诉我,到了!

乱安村的村名很怪,怪的让人觉得无法解读。

答案,终于在70岁的张玉祥老人口中得到了正确的解答——乱安村是人乱走、水乱流、窑乱盖,但却一直是安于现状,不想也不敢轻越雷池一步,意思就是有点不思进取的意味在其中。改变这种毫无斗志战胜贫困的惰性思维,也就是党中央提出的“扶贫先扶志”成为了驻村工作队的先锋战。

“出洋相!简直就是出洋相!”当园林处的领导经过慎重考虑提出在村里栽种园林苗木的想法之后,没想到换来的是这样硬邦邦的回答,“山上种的都是树,也没见谁来买,种树,卖谁去?”村里的程老汉这样怼了过来。

乱安村地处县城的东部,贫困人口33户65人,密闭的自然环境使得村民们就认传统农作物的种植,比如玉米、谷子等等。温情脉脉的农耕文明在这里延续了几十代,从没有被改变过什么!村民们也压根没想改变!

“没见过这种树能脱贫,真是出了笑话了。”听到这样的冷言冷语,张世明甭提有多难过了。但园林处的领导和东北农大园林专业毕业的他却深知这个脱贫产业的前景与收益。他和另一名驻村队员刘天柱一次次的和村民们交流沟通,一次次的耐心解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关键时刻老党员李爱科站了出来,他带头担起责任把家里养种的3亩多地全部改种上了园林苗木,随后村里也把隶属于集体的土地全都种上了苗木。

我在早年间,曾去过河北省定州市的园林苗木花卉种植基地参观,那里的村民们老早就改变了旧的思路,种上了这些花花草草树树。看到路边一大片的耕地里,龙爪槐虬枝盘旋,桃树、李树花开斗艳,黄杨、侧柏绿意可人,虽然感到令人悦目,但却在心里一直打鼓,因为在我的认识深处,总认为在河北一带应该都种小麦,一到春天麦浪翻滚,多么富有诗意呀!可选择种植苗木却着实出乎我的意料。当朴实的村民告诉我,种园林苗木的收益在种小麦的8倍到10倍,也就是从那时起彻底颠覆了我对土地种植的认知。

还没到一年时间,当李爱科从村会计手里接过8400元的卖树钱时,乱安村沸腾了,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思想的洗礼。于是贫困户程春财等人加入到了合作社队伍当中,贫困户赵海秀、李喜蝉等人也被合作社雇来帮忙,每天工资70元,每个月至少能干20多天。

随着国家扶贫专项资金80余万元的不断输入,乱安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脱贫了,他们真正尝到了栽种园林苗木的甜头,都在感念着国家的好,政策的英明。如今,村里合作社共栽种连翘400亩,园林苗木50余亩,还有已经脱贫的5户自己种植的木槿、海棠等特色苗木,听说卖得很不错……

程田仓老汉这样对我说:“种这苗木一亩地能挣6000—8000块钱,地里也好拾掇,除草也好,间苗也好,都没有种玉茭的苦大。到了年底村里还有分红,而且年年都在增加!”听着这位淳朴村民的话,我打心眼里为他们感到高兴。这难道不是全民族拧成一股绳,因地制宜所结出的累累硕果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漫步在乱安村西掌沟的园林苗木基地,看到的是令人陶醉的一幅场景:北美海棠粉红的树梢分外迷人,油亮繁密的樱花树上开着淡紫色的花,绿毯似的胶东卫矛绿意盎然,梅红色的榆叶梅层层叠叠,婆娑有致的黄金槐别有韵味……

“这些苗木长势都很不错,每年合作社免费给村民们提供种苗,园林处负责销售,收益算个人的。凡是城市绿化、住宅小区绿化、道路绿化有需要的都来咱村里来买树苗,这些苗木适合咱这里气候,不仅价格合理,而且成活率高!”张世明这样说。

望着这绿色的海洋,我才真正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号召的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生态体系的高屋建瓴。

一次次的走进这些高居于高山之上的村落,来用心、用眼、用情去感受他们的喜与乐、欢与笑。这3个村落尽管海拔都在960米以上,扶贫的难度就像山的高度一样,异常的艰难,但从中央到省市县并没有因为它们的高海拔而停下过攀爬的脚步。

那盘旋而上的山路,就像带领全国人民走出贫困,走向富裕的高度一样,一路攀升,直到全面小康!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