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10月14日,农业农村部举办2020年扶贫日产业扶贫论坛并发布全国产业扶贫100个脱贫典型和100个帮扶典型,全面反映产业扶贫的经验、做法和成果。山西省共有11个案例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双百”典型,对于讲好山西产业扶贫故事,进一步激励产业扶贫干部担当作为,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助力山西省脱贫攻坚决战完胜,具有推动作用。
经营主体:创新模式 效益倍增
从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到精准扶贫模式创新,从扎实研究果业技术到创新开发农村互联网服务平台,从打造“有身份证的水果”品牌到果品质量溯源体系在各大果区落地,从建设数千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水果示范园到自建数千亩现代果业基地……中农乐果业科技集团把“创新”二字诠释得生动真实。
在一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中农乐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把先进果业技术推广和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了帮助农户有效脱贫的“中农乐技术扶贫模式”。
早在1994年,中农乐董事长杨良杰被果农报社招聘为技术员,他到处拜师学艺,钻研果业技术,把专家的先进经验、实用技术通过报纸“翻译”成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傻瓜式”实用表现手法,并通过各种方式送到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也送到农民的心坎上。
2004年,随着中农乐果业科技集团的成立,中农乐创办了一份专门服务果农的“技术明白纸”——《果业科技与信息》报,指导果农学技术、搞生产、产好果。中农乐把苹果、桃、梨等北方各类果树的管理技术要点绘制成彩色挂图,免费送给果农。这些技术挂图成了果农名副其实的“致富经”。
乡宁县昌宁镇曹垛村杨海龙由于技术欠缺,地处苹果优生区却产不出好苹果、卖不上好价钱。2016年,杨海龙将中农乐技术人员请到自己的果园,为自己制定管理方案。随后,杨海龙严格按公司的方案做。“去年我的苹果产量是五万多斤,售价是3.5元/斤,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农乐的指导。”杨海龙一提到果园收益高兴得合不拢嘴。
2014年,中农乐与中国电信联手,开发出了“千乡万村”App果业科技服务互联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果品生产过程全部进行网上“直播”,每个果子都有二维码,通过安全溯源体系进入市场的“中农乐有身份证的苹果”平均售价比一般苹果高出28%,纯收益比非溯源户高20%以上。芮城县陌南镇朱吕村的王虎生这样说:“有了这个二维码,销售过程中咱更有底气。”
农技人员:扎根基层 变废为宝
“每次回家乡,看到村旁院后堆积的苹果树上修剪下来的废弃枝条,影响着村容村貌,总是感觉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2014年开始我就一直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后来利用工作中的出国机会考察,找到了这项苹果树枝农业废弃物循环加工项目。”谢职刚这样说。
吉县是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苹果种植面积达28万亩,产量15万吨。发展苹果产业的过程中,每年苹果树修剪的废弃枝条无去处的现象也日益凸显。
2015年,谢职刚从省城太原回到家乡吉县,开始搞苹果树废弃枝条生产有机肥试点,2016年他生产的有机肥取得明显成效,同年注册了山西润年同创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吉县光彩有机肥加工专业合作社。2016年,他的公司以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工的有机肥,经过省农科院检测,有效机质高达6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项目同时被山西省农科院果树减肥增效课题组列为国家重点科研计划“山西果树减肥增效集成应用和示范”,并在吉县、翼城、临猗、万荣四大苹果主产区推广和应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016年至今,光彩有机肥以“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和“苹果树废弃树枝+畜禽粪便+高温好氧发酵”的加工模式,带动吉县3个乡镇4个合作社294户农民脱贫致富。2017年,谢职刚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工有机肥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苹果树枝复合菌群发酵有机肥”发明型专利,所带动的农户示范园成功申报国家绿色认证。据统计,有机肥代替化肥的苹果园示范户,每亩平均增加经济效益500元。
目前,企业也与相邻的乡宁县、大宁县、隰县签订技术合作协议,通过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工有机肥,更好地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真正实现土壤改良,解决了禽畜粪便随意堆放、树枝秸秆随意焚烧丢弃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利用农业废弃物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推动种、养、加工企业的有机衔接和长效稳定运行机制,以及农业向有机化转变的发展新模式。
有机农庄:因地制宜 华丽升级
从2014年到2019年,由大同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主办的“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在灵丘县下车河村连续举办六届,规模和影响逐年扩大。2018年“车河村级有机农业扶贫模式”作为全国三个典型案例之一,登上“2018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入选“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
下车河村位于灵丘县南山区,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明显。2013年,据北京谱尼测试公司对灵丘有机农业园区土样化验分析结果显示,下车河村具备发展有机农业的土壤条件。于是,村里就聘请中国规划研究院景观所和易兰国际设计事务所编制了车河有机农业社区建设规划,确定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减少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信息化生态平衡补偿体系对项目的建设经营过程进行持续跟踪考核;坚持“健康、生态、平等、关爱”的有机农业原则;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常绿,水常清”的良好生态,即“生态第一、四化同步”的发展原则。
借助得天独厚的旅游生态资源,采取“有机农业+生态旅游+村庄改造”模式,上车河、下车河两个行政村的78户、182个村民联合成立了“灵丘县道自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全县最大的重点龙头工业企业金地公司,注册成立了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实施有机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农业转型发展项目。在确保农民不离地、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居、保增收的前提下进行村企合作,将第三产业成功植入乡村,使农民收入从单一的第一产业,发展到第一、二、三产业联动、优势互补。
在车河社区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土地流转。流转完成后,村民可获得土地流转收益、旅游服务收益、劳务工资性收益、公司盈余分红收益等四项收入。
如今,下车河村已经打造成集农业旅游观光、有机种养基地、特色餐饮、住宿、民俗文化、传统教育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名村,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5万元。
通过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车河有机农业社区探索出了“村社一体、村企合作、共同富裕”的城乡融合发展新途径,走出了“资源全流转、村民全入社、三资全入股、收益全保障”的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子,实现了从贫困村到产业强村的华丽蜕变,为灵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勾勒出了前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