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曾侯墓出土精品在山西展出:青铜器中读取曾国传奇

2020-09-29 14:57: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付明丽

2 

战国中期兽形座熏灯。山西博物院供图

南公簋、兽形座熏灯、镶绿松石青铜缶……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厅里,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让人禁不住赞叹古人铸造技艺之精湛,也让人对曾国这一西周时期的汉东大国有了更多了解。

日前,由山西博物院、随州市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汉东大国——历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分馆)开展。展览分为“早期曾国通南北”“春秋曾国抗楚锋”“战国曾国融入楚”3个单元,展出历代曾侯墓出土青铜器130余件,包括迄今发现最早的成套双音编钟、西周墓地中首次发现的纯度达98%的铜锭以及大量弥补史籍空白的带铭青铜器,勾勒出曾国从周初始封国到战国中晚期被楚所灭约700年间的兴衰。

曾国是一个史籍失载的西周封国,始封地位于今湖北省长江以北、汉江以东的汉东地区。随着曾国带铭青铜器的出土,尤其是1978年曾侯乙墓和近年来叶家山、郭家庙等墓地的惊人发现,这一汉东大国的面貌逐渐展露在世人眼前。

“曾国与文献中的随国是一国两名,受封者为商末周初赫赫有名的功臣南宫适。此次展出的南公簋,上面的铭文是证实南宫适为曾之先祖的重要材料之一。”山西青铜博物馆馆长梁育军说。

西周初年,汉东之地是周王朝经营南方的战略要地。为加强对荆楚地区的控制,周王朝在今随枣走廊的汉东地区分封数十国,组成一个庞大的姬姓封国集团,史称“汉阳诸姬”,曾国是其中之一。

这一时期曾国青铜器深受周文化影响,器类较固定地围绕鼎、簋的搭配,纹饰多为窃曲纹、重环纹、环带纹和垂鳞纹等,以叶家山墓葬群随葬器物为典型代表。通过对曾侯名号、铭文铜器及墓葬位置的研究可知,这一时期至少有“曾侯谏”“曾侯白生”“曾侯犺”3位曾侯。展览的第一单元主要展示早期曾国叶家山墓地出土的珍贵青铜器,包括南公簋、白生铜盉等。

春秋时期,五霸争雄。《左传·桓公六年》载“汉东之国随为大”,曾国是汉水之东最强盛的诸侯国。处于汉水之西的楚国向东扩张,需要打通随枣走廊,曾、楚抗争在所难免。此次展出的曾侯舆编钟极具史料价值,其铭文记录了3件史实:一是曾之先祖南宫适在周初辅佐文王和武王,始封江汉之地,“君庇淮夷,以临江夏”;二是周王室衰微,曾依附于楚;三是吴楚之战中,吴师入郢,曾救出楚王,这与史料记载“吴师入郢之役,楚王避险于随”相吻合。“曾侯舆编钟为研究曾国的族属、曾随及曾楚关系提供了重要论据。”梁育军说。

战国中期以后,曾国的外交活动主要是处理曾楚关系,从发掘的器物可以看出曾国融入楚文化范畴。“展厅中央两列排开的九鼎八簋,是曾国当时最重要的祭器,这种束腰、平底、外撇耳的造型,是典型的楚式升鼎。”梁育军告诉记者。

此次展览是曾国文物首次在山西展出。湖北的曾国与山西的晋国同属姬姓封国,都在西周早期成王初年受封。考古发现显示,曾国与晋国早有往来:山西曲村墓地出土的两件“南宫姬”鼎,从形制到铭文都显示了曾晋两国在西周早期已有密切交往。著名的曾侯乙编钟铭文中也有关于晋国乐律名称的记载。“与晋国相比,曾国青铜器地域风格明显,装饰更为华丽。”梁育军说,“两国作为宗周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共同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为配合展览,山西青铜博物馆推出“纸墨印器”公众教育活动,观众可以通过雕版印刷将兽形座熏灯等明星展品印制成画,进一步体会曾国青铜器的魅力。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1月29日。

 


【责任编辑:关俊龙】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