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绿水青山见证东四义人美好生活

2020-09-21 11:20:12 来源:山西日报作者:王天晓

“全国卫生模范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到“国家森林乡村”,这个村庄挂满“绿色”勋章;从挣脱生存困境、突破发展瓶颈到步入振兴路径,这里高擎“绿色”大旗,诠释着幸福的定义。

仲秋时节,记者来到了这里——泽州县巴公镇东四义村,见证他们的幸福生活。

一把扫帚扫出美好家园

时近中午,绿树成荫的东四义村大街上,64岁的村民原锁莲正头顶草帽,手执扫帚,专注清扫。“这几天街上落叶多了,清扫队也顾不过来。我待在家里也没啥事,都是自愿的。”微笑着的原锁莲举起扫帚说,“别看它普通,这可是我们的传家宝,因为它,才有了东四义的今天。”

时光回溯到解放初期,那时的东四义村污水横流、蚊蝇遍地、传染病频发。“四害俱全到处脏,大人小孩遭祸殃……”75岁的老党员班兴和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景。

改变,正是从一把扫帚开始。

1951年,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掀起。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东四义人捡起扫帚,向恶劣生存环境发起挑战。

“一户一把扫帚、一人一把扫帚。家里净了扫院里,院里净了扫街道,地上净了刷墙壁。”班兴和告诉记者,那两年,村里的“四净五灭”运动如火如荼,家里家外换了天地。

“1952年,我们村捧回了毛主席亲笔题词的奖旗,10个全国卫生模范村,我们东四义就是其中一个。”班兴和激动地说,“从那以后,‘一把扫帚’就变成一种精神,代代相传。”

从扫家、扫院、扫街,到改水、改厕、改垃圾处置,再到整体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置场,改旧房、修公园、建小区……几十年里,一代一代东四义人扫帚不停,“扫”出了一个蒸蒸日上的绿色家园。

跟随原锁莲来到她位于高翔小区的家中,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窗明几净,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这房子我都住了20多年了,住进来的时候,就是水、电、暖齐全。现在,各方面条件更是越来越好了,过得比城里人还舒心。”原锁莲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从高翔小区开始,我们陆续建起了7个设施完善的住宅小区,人均居住面积50多平方米。”带着记者在村里参观,村党支部书记王兵边走边说。一路上,高楼别墅鳞次栉比,大街小巷花草葱茏,处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20多年,我们在环境整治提升上的投入累计超过了两亿元。”王兵声音高亢地说,“把东四义建成乡村里的都市、公园里的乡村,这个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久久为功攒足绿色家底

碧波荡漾,凉风习习,走在东四义公园里的东风湖边,不禁让人心生惬意。

“6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杂草丛生的臭河沟。”指着湖水,王兵感慨地说,“修湖的时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老一辈干部群众硬是紧咬牙关,改造出了这个80多亩,集蓄水、游乐为一体的人工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生态财富。”

步入湖中心的八角凉亭凭栏远望,远处的龙王山上满目苍翠、郁郁葱葱。“那里原来荒山秃岭,现在看到的风景是几代人呕心沥血治理的成果。”王兵娓娓道来。

史料记载,古时的龙王山森林繁茂,但因为过度的砍伐让这里成为一片荒芜。新中国成立后,东四义人接续不断展开大规模植树造林,至1995年,山上的林地面积已扩增至1000余亩,东四义也由此摘得“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的荣誉。

“我们是一代接着一代干,直到2014年,终于将3000多亩的龙王山全部绿化,打造成了‘山顶松柏盖帽、山中果树缠腰’的龙王山森林公园。”王兵激动地说。

突出的绿化成效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让东四义村成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又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而这些成果也离不开雄厚经济实力的支撑。

王兵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先后建起了煤矿、冶炼厂、水泥厂、编织厂、彩印厂等10个村办企业,实现了集体经济的高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东四义就成为全省首批“小康村”。然而,与富裕同步而来的还有产业带来的污染。

多年以来“兜里有钱”的东四义村在环境建设和治理上可谓不惜血本、不计成本。但是,人们渐渐发现,治理力度越来越跟不上污染进度。“要眼前的富裕还是要长远的福祉?”东四义人开始了警醒和沉思。

“不要牺牲环境的富裕,更不能毁掉几代人的心血和子孙后代的饭碗。”将环境视作生命的东四义人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带着壮士断腕的决心,东四义村陆续关停取缔了污染企业,开启了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征程。

生态沃土焕发绿色生机

“您几位?好,正好能坐下……”时近中午,村民王富林开的农家乐里又迎来不少游客。

2015年,全长22公里的晋城市首条人行绿道从市区直接通到了东四义公园。以此为契机,村里顺势开发出采摘园和各类游乐项目,并积极承办“徒步大会”“风筝绘画节”等各类活动。优美的风光、满满的人气,东四义村的旅游产业风生水起。

“这些年村里开起了好多农家乐,我家的规模不算小,但有大活动的时候,也还是接待不过来。”忙里偷闲中,王富林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与王富林同样开心的,还有壮之乐养老院的老人们。“环境好、空气好,吃得好、住得好,自从住到这里,我哮喘的老毛病就没再犯过。”82岁的梁文英老人笑得合不拢嘴。2016年,村里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在东四义公园里建起了可入住500位老人的养老院,刚一营业,便受到众多老人的青睐。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东四义走上了旅游+康养的新路;吐故纳新培育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这片土地上焕发生机。

晋城伊健食品公司是一家生产谷物饮料和早餐食品的企业,落户东四义村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原料是当地的小杂粮,工人是当地村民。目前,我们带动的杂粮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吸纳了80多人就业。既保障了企业发展,也带动了农民增收,真正实现了双赢。”公司副总经理陈立平说。

“今年,伊健公司又投资2000万元,在我们村开始了二期项目‘中央厨房’的建设。另外,总投资1亿多元的兰花醋厂整体搬迁项目也即将落地,届时每年可转换粮食1万吨,新增就业200多人。”王兵兴奋地对记者说。

登上松柏参天的龙王山顶俯望,眼前的村庄繁华而安详。“湖那边将建设水上乐园、垂钓园,还有那些平房,以后将改造成特色民宿……”指着远处,王兵认真地向记者介绍着新规划。

“我们正在全力推进农林文旅康一体化发展,所有的项目完成后,东四义村的生态优势将得到更大释放,真正实现农村都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让村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透过王兵坚毅的目光,我们已然看到了东四义村更加文明、和谐、幸福的明天。

编后:

新中国成立至今,东四义村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长盛不衰的农村先进典型。

70年坚持不懈,东四义人用“一把扫帚”不断“扫”出新天地,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环境好才能安享幸福,生态好才能幸福绵长。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更是重要路径。我们期待并相信,绿水青山间,必将诞生更多的“东四义”。

 


【责任编辑:关俊龙】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