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镖嘞——”五百多年前,一句带着浓重平遥口音的吆喝,抒发了山西人一往无前的豪情壮志。这一声吆喝,道出了晋商当年背井离乡的艰辛和非凡胸怀,也成就了晋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商业盛况。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平遥,在古城的方寸之间探寻这一段世人瞩目的商业传奇。
平遥位于山西省中部,距太原市80公里。明清时期,平遥商业发达,商贾云集,一度成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中国第一家票号在平遥的问世,更使平遥的经济金融、工商业迅速发展并问鼎商界五百余年。古城里一座座精美绝伦的大宅院,便是辉煌历史无法磨灭的印记。
走进平遥,古城被高高的城墙包围着,城内灯火通明,没有想像中的静谧和苍凉,有的是红红火火的灯笼和小商贩们高亢嘹亮的吆喝声。往里走,街道两旁渐渐出现山西典型的古老四合院,一座比一座气派。随行的讲解员刘红萍介绍:“古城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无论大街小巷都是偶数。”果不其然,穿行古城中,街巷纵横交错却井然有序,从高处俯瞰严整得就像一块棋盘。街道虽然不宽,但临街两旁商户门庭的花岗岩门坎上两道深深的车辙印痕,不禁让人遥想到当年城中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曾说:“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尤以平遥为最。”这一点我们也得到了亲证。在古城的墙壁上,到处可以看到墙缝隙间夹着铜钱、铁钱。据当地人介绍,这是当年平遥商人取“铜墙铁壁”的寓意,寄托建筑稳固的希望。这也从侧面说明平遥商人在当时的富足程度。
那么,是什么让平遥的商人具有如此惊人的财富呢?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来到了有“中国古代华尔街”之称的“明清一条街”。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步行街,也是整座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在这条仅仅四百多米的古街上,却密布了七十多间店铺,从当铺到药铺,从肉铺到绸缎庄,还有古时的票号、武馆、镖局、报馆、钱庄等传统老字号商铺林立两旁,昔日晋商的富贵气息扑面而来。
据介绍,在平遥即使家财万贯,竞争优势得天独厚的商人,也从不欺行霸市、仗势欺人,他们的经营理念是基于儒家“仁义”思想的至高境界,故而拥有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视野。对一些资金少、规模小的钱庄、店铺、典当、账局,他们不但不排挤,反而不时给予资金上的资助,通过义中取利,同舟共济,互利互惠的举措,协调商号间的关系,促进晋商群体力量的发挥。正是这种相互联手,互相扶持,才使平遥商人聚积了雄厚的资金、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将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宏图夙愿。
从明末到清初,晋商的活动区域遍及全国各地,并延伸到蒙古、俄国、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随着商业的繁荣,平遥城里催生出了无数的镖局和钱庄,如今这些古迹也成为古城里最大的看点。
在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博物馆里,来自河南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的学生们认真地聆听着创始人雷履泰的轶闻趣事,当得知雷履泰在临终前为日昇昌票号推举接班人时,举荐踏实敬业、精明能干的程清泮接任号事,而并没有将自己培养多年的孩子推荐给东家,大家不禁对金融泰斗当年的气魄深感钦佩。
在同兴公镖局、中国镖局博物馆里,一段段侠肝义胆、铁骨柔情的走镖故事,让游人不时被晋商的情义品质所震撼。正是这种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中,才形成了可歌可泣的晋商之魂。
漫步平遥古城,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在这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方寸之间留下的都是光阴的故事。透过古城楼、古民居,还有代代传承的乡音古韵,“诚实守信”是晋商精神亘古不变的话题,坚定不移传承晋商诚信血脉,必将续写晋商故里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