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人民网 孟丽媛摄
8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座谈会。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通报;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胡冰、关强出席会议。
引航: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从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到本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明了文物资源的特殊价值和重要意义,揭示了文物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回答了为何保、为谁保、怎样保的时代课题,为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胡和平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文物工作引航指路。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文物保护、坚定文化自信,开创新时代文物工作新局面。胡和平肯定了近年来文物工作取得的成效,提出要从加大考古力度、强化文物保护、加强研究工作、让文物活起来、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扎实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胡和平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正确理念,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编好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文物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刘玉珠指出,全国文物系统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伟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凝聚部门协作、央地协同合力,在优化政策供给、健全保护管理体系、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提升考古科研水平、推进让文物活起来、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刘玉珠表示,全国文物系统将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强化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保护第一,健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体系、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强化守正创新,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关系;强化固本培元,夯实主体责任。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回望过去的一年,文物“保护第一”深入人心,“莫高精神”备受推崇,“博物馆热”成为常态......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相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协同推进下,全国文物系统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将“保护”视为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
合力:部委联动践行文物“保护第一”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指出,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刘玉珠指出,保护第一,是新时代文物资源保护的新定位。座谈会上,中央编办、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部委近来或即将联合文物局开展的相关工作。
在文物机构队伍建设层面,中央编办出台关于各省级党委编办加强文物管理机构编制的重要文件,明确要求强化市县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编制、优化人员构成,保持队伍稳定;在充分利用文博资源层面,教育部、文物局拟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逐步建立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研学长效机制,身临文博“富矿”感受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和历史;在科技助力文物保护层面,科技部、文物局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在打击文物犯罪层面,公安部推动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A级通缉令制度化;在财政支持文物保护工作层面,财政部、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扩大中央财政对文物保护的支持范围和倾斜力度;在“爱护科研工作者”方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物局出台文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文博职称制度改革政策文件,创新用人制度和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加强文物机构队伍建设、创新管理制度,与教育联动充分利用文博资源,科技助力文物保护,“力拳出击”打击文物犯罪,扩大中央财政对文物保护的支持范围和倾斜力度……近年来,央地同心、部委合力,共同保障文物工作顺利开展,全方位践行“保护第一”。
助力:新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近年来,新科技在文博领域的融合应用让文物逐渐“活”了起来。疫情期间,全国2000余项博物馆“云展览”吸引超过50亿人次观览,数字化文物资源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座谈会上,北京、山西、河南、陕西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负责人与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交流文保经验,分享了科技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方面新案例。
近年来,山西启动建设了“5G智慧文博创新实验室”,统筹优秀文物资源,通过价值挖掘、产品打造、宣传推广,整体打造音、影、图、文 “四位一体”的文物故事讲述体系;疫情期间,陕西充分利用数字博物馆资源,与多家媒体平台合作开展了“云刷馆”“云看展”“云上国宝音乐会”等线上活动,观众达数亿人次;敦煌则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挖掘文物数字化资源,通过科技手段开展敦煌文化的知识分享、教育和研学,让古老的敦煌文化释放新的活力。疫情期间,全新的数字洞窟游览技术打造的“云游敦煌”等“另类”观展广受好评。
技术为文物保护、传承以及广泛传播带来了新契机。然而,在挖掘阐释、展示传播文化价值,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活”起来之前,还需要加强文物保护研究,揭示文物资源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认识。铸牢传统文化之基,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别样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