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上海书展 处处书香

2020-08-19 15:1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曹玲娟

原标题:线上线下同步 圈内圈外共享 上海书展 处处书香

 

①:读者在上海书展现场体验“未来自习室”。

②:读者在上海书展选购文创产品。

初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8月,如期而至的上海书展用转型升级回应读者需求、市场变化。

书展走出书店,走出上海,在社区、餐厅办起阅读活动,在长三角等城市设立分会场,在云端搭建阅读体验平台……虽然场内的读者少了,但场外的读者多了。上海书展,在变化中拥抱更广阔的朋友圈。

18日闭幕的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成为今年首个举办的有规模、有影响的实体书展。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上海书展推动创新应变,搭建书展网上平台,力推线上线下同步、圈内圈外共享的“融合型书展”。

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的话来说,今年上海书展积极创新,以更大力度推动书展转型升级,“回应读者需求,回应市场变化,这是上海书展始终的一个追求。”

线上线下触达更广泛人群

“书展要不要变的讨论一直有,我们也在思考:实体书店变化这么大,书展怎么变?很多人买书不去实体书店了,为什么还要办书展?随着阅读介质和产品发生变化,销售方式和消费模式发生改变,书展必须有所应对。”徐炯坦言。

今年上海书展,转型力度前所未有。“不是在书展传统框架下容纳新内容,而是把新的内容和书展融合,去塑造一个新的上海书展,这是转型方向。”徐炯说。

于是,上海书展走出书店、走出上海,在上海全市16个区设立100家分会场,在长三角等城市设立50家分会场,将“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理念分享给长三角等地区更多人群,走出传统书展的小圈子,进商圈、进社区,真正做到全民阅读、书香满城。

朵云书院位于上海中心大厦52层,“飘”在239米上空,是上海一家地标性的云端书店,也是今年上海书展的分会场之一。8月14日,《证言》中文版新书发布活动在这里举行。翻译家袁筱一、作家毛尖、文学教授罗岗、该书译者于是与读者们围坐一堂,分享对这部新作的读后感想。

书展走进云端书店,也真正走进“云端”。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的中央大厅,一直是最吸睛的场地,不少阅读推广都期待在这里举行。今年,上海书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造了一个虚拟的中央舞台——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线上平台:云游书展、云首发、活动日历、直播荐书等一应俱全。

众多新媒体和网络文化平台组成上海书展“线上朋友圈”,深度整合线上线下阅读资源,实现线下活动线上直播,举办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线上阅读活动。

“今年在技术上跨出了一大步,另外,参与的平台、网站各有特点,所覆盖的人群也不一样,帮助我们扩大‘朋友圈’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受众能接触到一些不同的阅读内容。”徐炯说。

出版产业拥抱新经济

“对不对,查《辞海》”,早已成为广大读者的口头禅。历经1000余位编纂出版人员5年多的编纂修订,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辞海》(第七版)于今年上海书展首日亮相。

值得关注的是,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开发建设的《辞海》网络版同步上线试运行,读者可通过扫描《辞海》(第七版)上的二维码登录体验,也可到上海书展现场体验。

次日,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规划设计、上海辞书出版社承建研发,整合《汉语大词典》《大辞海》《英汉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内容的聚典数据开放平台发布,为数字阅读中的知识查检需求提供一个有效解决方案。

这是今年上海书展的另一种创新——大力推动出版产业与新经济融合,打通壁垒,整合上下游、业内外资源,努力构建“大出版产业”格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数字阅读往往被看作是浅阅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读者遇到阅读中的知识障碍时,常常会囫囵带过、不求甚解。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介绍,聚典数据开放平台采用“屏幕取词查检,释义即刻呈现”的应用模式,以读者为中心,构建系统的云端数据仓库,可以满足读者在不同数字阅读场景下的知识查检需求,更将知识查检与阅读过程相融合,可极大提升读者的数字阅读体验。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表示,聚典数据开放平台模式体现了“融媒辞书”的理念,并形象地称之为“跟随性工具书”,用户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随地查字、查词。

目前,平台已集聚相关数据过百万条,继续进行版权洽谈和数据待入库的工具书百余种,预计2022年可入库词条达500万,能基本满足用户的查检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是让传统出版行业耳目一新的数字化产品,也是知识查检方式的一次变革。“这项深化数字出版转型的创新成果,打通了工具书产品与数字阅读产品互相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期待进一步得到读者的检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毛文涛表示。

阅读推广活动跨界尝鲜

为写作《成为和平饭店》,作家陈丹燕对2007年大修前后的和平饭店做过长久而持续的跟踪采访与拍摄。今年上海书展期间,上海文艺出版社与和平饭店联袂启动“陈丹燕的和平饭店故事地图导览”,请来读者和嘉宾,人手一份《成为和平饭店》和秘境导览地图,一一探寻书中提到的那些发生过许多故事的地标实景。这场秘境导览,将成为和平饭店一项可以预约的历史文化参观项目。

带着读者们再度在和平饭店漫步,一路交流,对陈丹燕而言驾轻就熟。而对另一些作家而言,因为书展有了更多“脑洞大开”的新鲜体验。

“欢迎你来我的餐桌前”——当7位风格迥异的作家遇见7张独具特色的餐桌,会碰撞出什么有趣的跨界效应?“作家餐桌计划”是今年上海书展上的一个创新活动,精选7家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餐厅,邀请作家畅谈生活美学、推荐个性书单;每家餐厅将冠名常设一张“作家餐桌”。

“作家不一定都是美食家,但衣食住行种种日常生活,的确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写过《上海流水》的孙甘露,就与王占黑、骆新在上海国际饭店推荐起名为“上海流水”的美食套餐。

这是一次文学、出版、旅游的跨界。“通过作家餐桌计划,让文学想象变成一道道美味佳肴,也能让市民打通文字与味蕾之美。”科幻作家陈楸帆说。

徐炯认为,作家餐桌计划是今年上海书展走融合之路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新活动代表着书展新的着眼点:阅读是一项生活内容,又与其他生活内容相互融合。阅读推广要走出阅读爱好者的小圈子,触及并惠及更大人群。

“今年上海书展肯定是历届场内读者最少、现场分贝最小的一届,但也肯定是场外受众最多、线上影响力最大的一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感慨,“阅读融入生活,书香回归日常,跨界的上海书展正在走出‘出版界’、拥抱‘朋友圈’。”

的确如此。8月18日,上海书展主办方公布的数字显示,受限流影响,书展主会场入场读者数量仅为去年的1/3,但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17日,书展线上活动观看量破610万次,“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线上平台访问量达到55.58万次。


【责任编辑:关俊龙】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