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积水潭地铁站西南口,穿过小铜井胡同,便是西海。盛夏时节,野鸭绕着荷花嬉戏,小鱼成群悠游,芦苇茂盛生长装点水岸。来往行人或游憩或闲坐,享受颇有点野趣的湖光美景。电视剧《什刹海》的热播让这片老北京地界儿再度成了“网红”,作为什刹海的一部分,西海也因湿地生态的恢复,成为市民休闲赏景的“后花园”。
陈大姐一家五口住在西海附近的板桥二条。“甭看离得近,原先想在这儿溜一圈特麻烦。走一段就得绕出去,到大马路上,走二环辅路上再绕回来,来来回回折腾。现在可不一样了!”陈大姐边走边用手比划着说:“环湖路全打通了,晚上溜达过来乘个凉,心情特好。”
在什刹海地区住了40多年,如今的环湖美景让陈大姐心里熨帖的很。此前占据西海湖边的3处堵点——碧荷轩酒吧、西海鱼生餐厅和山海楼,有的拆除,有的改造,被餐厅圈占的沿河栈道归还给了居民,环湖不用再走“冤枉路”。
以山海楼为例,餐厅前脸儿虽然在二环路上,但整体建筑依西海而建,因此临海一侧过去无路可走。市民环湖,需要穿行山海楼东侧的西海北沿。整治之后,山海楼取消了临湖的出入口,餐厅后身为行人搭起210米长的水中浮桥,观荷赏景最是适宜。
近两年,什刹海地区陆续对西海、后海、前海的环湖步道进行疏通,打通7处堵点,贯通6公里邻水步道,恢复西海湿地生态,再现碧水绕古都的历史风貌。作为北京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什刹海地区的整治也为老城复兴探索出一条新路。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2018年5月,什刹海街道联合西城区城管、园林、国土等部门,在大量先期测绘和调研的基础上,开始打通环湖邻水步道。当年,景区就拆违4800余平方米,拆除假山两座,拆除栈道8米。环湖步道打通后,园林绿化部门进一步提升沿线绿化,建成滨水绿道。
相比热闹繁华的前海、后海,西海一带商家少,景色更显雅致。这里光是荷花就有近30个品种,加上菖蒲、芦苇、再力花、花叶芦竹等,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及多种鸟类生境的营建,让这里成为北京核心区内唯一一处城市湿地。
改造建成后的西海湿地公园总面积10.9公顷,其中水面面积7.4公顷,周边绿地面积3.5公顷。环湖步道上随处可见的座椅、凉亭为人们提供了可意的休息场所。此外,公园还增设了120根智慧灯杆,既可以实现自动照明、视频监控,又具备了城市WIFI、PM2.5智能感知等功能。
“真正的历史文化街区不需要再造什么额外的景点,这里的每一处街巷胡同、绿化水系,每一处文物古迹、传统院落,都是讲述历史、传承文化的最好载体。”责任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长期对什刹海地区开展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在他看来,以环湖整治带动周边发展,在长效治理中精耕细作,才能让老城居民的生活更加舒坦。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老街坊们感慨,老舍笔下什刹海的如画风景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