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多、消费体量大、“从农田到餐桌”产业链条长,有的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甚至逐利枉法、违法犯罪,食品安全形势仍然比较复杂
● 每年总有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说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制度和标准仍是“挂在墙上、放在抽屉里”,没有执行到位
● 抓紧查缺补漏,完善制度,实行常态化监管,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激活惩罚性赔偿,在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打造风清气正、诚实信用、公平公正的消费者友好型食品市场生态环境
近日,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先是某知名火锅店用地沟油制作成火锅锅底给顾客食用,接着是央视“3·15晚会”曝光山东即墨养海参“整箱放敌敌畏”、汉堡王使用过期面包做汉堡。
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披露2019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称,去年监督抽检的总体合格率为97.6%。抽检结果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要正视在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下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对食品安全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在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打造风清气正、诚实信用、公平公正的食品市场生态环境。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法律制度有待落实
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日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某知名火锅品牌在陕西省榆林市的一家加盟门店,两年间用地沟油制成火锅锅底,销售给顾客食用,涉案两吨多。
2016年11月,被告人苏某涛加盟某知名火锅品牌,在榆林市开设门店,担任门店法定代表人,苏某飞负责采购,苏某强等人担任厨师。
2017年5月开始,苏某涛指使店内采购员、厨师在火锅店厨房内,将废弃油脂经高温加热后制作成红油(地沟油),再把加工好的红油制作成火锅锅底卖给顾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家店生产、销售的地沟油超过两吨。
法院经审理,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苏某涛等5人均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获刑。其中,苏某涛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4个月,并处罚金17万元。
对此,7月13日,某知名火锅品牌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对餐厅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深感自责并诚挚道歉”。
3天后,也就是7月16日晚上,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今年“3·15”晚会,山东即墨养海参“整箱放敌敌畏”、汉堡王使用过期面包做汉堡两起案例被曝光。
在国内主要海参养殖区域之一的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一个养殖海参的池塘边上,堆放了很多敌敌畏空瓶子。大棚海参养殖户则表示,他们在养殖过程中也经常用到抗生素等各种兽药原粉。
在江西省南昌市汉堡王红谷滩天虹店,央视记者发现,当班经理发现面包到期后,吩咐员工更换标签。员工将这批汉堡上旧的标签撕掉,换上了新的标签。第二天,这批过了保质期的面包被陆续拿出来,做成汉堡卖给顾客。南昌市多家汉堡王餐厅的员工们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3·15”晚会还未结束时,“汉堡王中国”官微就发布声明,表示停业整顿,向消费者致歉,配合政府部门调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但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确实令人触目惊心,说明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严峻风险和形势亟须得到正视。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每年总有食品安全事件被媒体曝光,说明我国从“从农田到餐桌”的链条上,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风险,尤其是针对这些因为故意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说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制度和标准仍是“挂在墙上、放在抽屉里”,没有执行到位。
总体保持稳中向好
形势仍然比较复杂
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王铁汉对外通报了2019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情况。
2019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产品和食品交易场所依法抽取并购买食品样本,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4.4万批次,覆盖33大类食品,检验微生物、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重金属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指标558项,检出合格产品23.8万批次,不合格产品5773批次;监督抽检的总体合格率为97.6%。
根据通报,这一数字与上年持平,较2014年上升2.9个百分点。
王铁汉称,从具体分类来看,一是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合格率继续保持高位。例如,肉制品抽检合格率为97%。二是重点食品企业产品合格率较高。对市场份额大、流通范围广的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产品进行抽检,其合格率分别为99.7%和98.7%。三是一些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治理取得成效。通过专项整治,餐饮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的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7%。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品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仍然较高。从食品抽样品种看,冷冻饮品不合格率为6.1%,主要是微生物污染问题。由于检测项目增加,蜂产品抽检不合格率达5.7%,主要是禁用兽药残留和微生物污染问题。
根据通报,2019年,完成国家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行政处罚5214件,罚没金额1.6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有关负责人认为,2019年监督抽检结果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多、消费体量大、“从农田到餐桌”产业链条长,有的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甚至逐利枉法、违法犯罪,食品安全形势仍然比较复杂。
在刘俊海看来,食品安全形势比较复杂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生产经营者食品造假有利可图,违法收益高于违法成本;二是监管有漏洞、盲区和真空地带,企业不能慎独自律,监管也没到位;三是消费者不理性,容易上当受骗。
“监管部门还是要戒骄戒躁,不能因为食品安全合格率这么高就放松监管,而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刘俊海说。
周清杰则认为,我们有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比较严格的监管体系,就整体来说,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中向好。从合格率的角度看,这样的数据“其实是不错的”,说明我国食品安全整体上在逐步改善,但由于我国食品总量基数庞大,保障食品安全仍不能掉以轻心。
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查缺补漏强化监管
2015年5月,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坚持依法监管,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共治共享,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19年年底,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开始实施。
在刘俊海看来,以食品安全法为龙头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组成的规范体系,对于提高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规范食品企业的经营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周清杰观察,这些新制度的出台,有助于促进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演进,实际上是越来越严,对生产者经营者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都在强化,“但更为重要的是落实”。
此次央视曝光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相关问题迅速展开调查,切实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还有很多漏洞,主要是监管漏洞,以及食品企业自身的内部治理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一些盲区。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查缺补漏,进一步建立健全消费者友好型的食品安全法治生态环境。”刘俊海说。
刘俊海建议,要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一是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二是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食品企业治理体系;三是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行政监管体系;四是消费者一定要科学文明理性;五是完善消费者友好型的司法救济体系。
周清杰认为,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共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能把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推给监管者,应该发挥包括消费者在内各个环节的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突出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监控体系。
“市场会失灵,监管者不该失灵,希望监管者在市场失灵以及企业不能慎独自律时,用好、用够、用足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保障食品安全。”刘俊海说,建议司法机关激活“1+10”倍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让失信的食品企业疼痛难忍。
刘俊海称,抓紧查缺补漏,完善制度,实行常态化监管,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激活惩罚性赔偿,在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打造风清气正、诚实信用、公平公正的消费者友好型食品市场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