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红色文博系列微剧】《七亘大捷》第二集

2020-07-16 16:00:34 来源:黄河新闻网

1

民族英雄,血战沙场,

革命精神,红色故事。

来自太行山的文物之旅,

首次揭秘抗战经典战役决胜瞬间,

百余件红色文物集中亮相。

红色初心,烽火守望。

《红色守望》系列微剧,

为您深度揭秘八路军战斗档案。

 

【山西首部红色文博系列微剧】

《七亘大捷》第二集《一举多得的伏击战》

2

红色初心,烽火守望,欢迎收听系列微剧《红色守望》,我是主编王萍,今天带您继续回望《七亘大捷》。

在八路军的军史中,七亘大捷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之战,是因为巧妙的重叠设伏战术,即在七亘村这同一地点,两次伏击日军,两次取得战果。这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极其少见的。上集我们说到日军夜袭成功,随后突破石门口,气势汹汹向西快速穿插。三八六旅陈赓旅长敏锐的发现,在日军穿插部队和辎重部队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缺口。而七亘村作为辎重部队的必经之路,高山峡谷耸立,绝壁深沟纵横,正是理想的伏击地点。这一仗打好了,不但可以消灭这只一千多人的辎重部队,缴获大量物资,而且还能很好的提振部队士气,支援正面战场,一举多得。然而,刚刚被日军偷袭,三八六旅的这个作战计划能被够刘伯承师长同意吗?这重叠设伏的第一仗究竟如何打响呢?下面继续来听文化学者姜惠源的讲述。

3

文化学者姜惠源:

只要是我们方法得当、地方选的合适,一定能够打个大胜仗。然后,陈赓将军把他自己的想法和刘伯承师长做了汇报,两个人是一拍即合。他们就亲自到七亘村观察敌情。

他们就发现了从石门口到七亘村,这一段的地形特别的险要。首先,是一段峡谷,两边是高山,峡谷只有四五米宽。然后,快到七亘村的时候,一个绝壁挡住了道路的去路,必须爬上一段山路,然后在七亘村下到沟底,在爬山再上去,道路十分的险要。刘伯承师长说,这里是一个设伏的好地方。十月二十五号的时候了,接到情报,日军向前穿插以后,后面拖着一只大概一千人的辎重部队。这个辎重部队的二十五日晚上就驻扎在离七亘村十里地的测鱼镇。刘伯承师长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用红铅笔狠狠地在七亘村上画了一个红圈,说就在这儿打!

根据刘师长的判断,第二天这支日军肯定会通过七亘村。十月二十六日佛晓,七七二团的副团长王近山就带着第三营进入了伏击地点。他的伏击地点在哪呢?就是七亘村到一个叫贾南峪的地方,这个险要路段。当时,七七二团的三营有四个连,九连,十连,十一连,十二连,还有特务连的一个排。王近山让十二连,专门打辎重部队,让十一连切断先头部队和辎重部队的联系,主打先头部队,抢占高地。然后,让特务连一个排,埋伏在贾南峪,放日军过去以后,专打从战场退回来的日军。让九连和十连作为预备队。当时,大概八点多钟左右了,日军就进入咱们的伏击战场。九点多钟,日军的先头部队就穿过伏击战场。第十二连就开枪,整个伏击战就打响了。然后,十一连就切断线头部队和辎重部队之间的联系,并且用几挺机枪封锁先头部队返回救援辎重部队。十二连打死了许多马匹和骆驼,就把辎重部队围绕到了这个圈里边,而后续部队又被封到圈子外面,副营长尤太忠后来带十一连、十二连,就冲到战场上和日军展开肉搏战。战斗从上午的九点一直打到十一点多钟,战斗结束。日本人除了几十个人跑了以外了,三百多人就全部被我们消灭在七亘村这个地方。八路军仅仅伤亡十多人,缴获了大量的辎重。七亘村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当时,第三营营长牵着一匹马给陈赓送过去,陈赓说,你再挑一匹给刘师长送过去,再挑两批送到延安报喜,再挑一匹送给了黄绍竑。为什么要送给黄绍竑?就是让他看看,这才是我们八路军的游击战。

主持人王萍:

一千多日军只跑了几十人,还缴获了大量急需的辎重武器。七亘村的第一次伏击取得了理想的战果。正当刘伯承和陈赓觉得可以稍微喘口气儿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国民党军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的电话,说由于战略调整,国民党军队计划完全撤出娘子关。他们的撤离,这不但意味着完全打开了日军东进阳泉的大门,而且八路军之前的战果恐怕也要付之东流。国民党军队撤了,八路军撤不撤?如果不撤的话,能否抵挡这东西日军的合围吗?

请继续收听红色守望系列微剧七亘大捷第三集《逆向思维连战连捷》。

用声音还原昨天,用信仰指引未来。

《红色守望》系列微剧由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广播电视报社联合出品。

   划:王萍、樊亚萍

   稿:姜惠源

录音剪辑:李思远、姜雨

   播:王萍、高昂

制作合成:李思远

【编辑:范蓉】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