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0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民生”为何是最大的政治

2020-09-16 10:02:01 来源:记者观察网

114219567_21n

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工作。这是12月30日,习近平在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困难群众唐荣斌家,详细询问身体有病的唐荣斌(右)日常服药情况。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当选40多天后,也就是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的这幅照片,良久瞩目图中情景不由让人想到习近平主席既讲“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又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两个“最大的政治”论断。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上,总书记为何要把两个“最大的政治”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呢?这是需要我们9000多万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共产党人的视野天地里,“民生”为何就是最大的政治呢?

古往今来一个最简单朴实道理就是:民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显然,中国共产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而生的伟大的党。

然而,最想说得却是习近平总书记那种真诚为民的痴情笃信,那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共产党人信仰。

纵观历史,中国人民会永远牢牢铭记于心,中国共产党史册丰碑会永远镌刻书写,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部的治国理政思路里,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的“四个自信”、“四个意识”。

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泱泱大国14亿人口,总书记为何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方略中,首提“四个自信”、“四个意识”?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真情告白,也是一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身作则的表率写照。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铿锵震天;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响彻云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着一系列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重大论断,成为了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上的又一伟大贡献。同时,总书记既讲“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又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两个“最大的政治”在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全体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尤其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没有丝毫选择的余地。

总书记既讲“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又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是因为“民生”和“民心”是相通的统一体。没有民生就没有民心,发展立足于民生必然会赢得民心。民心何以会出现向与背?民心的所向与所背绝不是无缘无故的。

人民群众最朴实、最实际,总是从现实具体情况中才能体会酝酿出一种情感滋味,而后再由直接感悟中的结果升华到必然的理性认知的。“民以食为天”,这个“食”在先人那里就是“吃”饱肚子。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脱贫致富,为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共同富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真理的基本原理,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红特色,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民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关乎党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民生矛盾最为集中突出的问题。我们党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人民生活幸福,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有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还有相当数量的困难群众,还有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   

当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民生问题切不可松懈,切不可掉以轻心。

全体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尤其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两个“最大的政治”,想方设法多谋民生之利,千方百计多解民生之忧。为了人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以“民生”、“民心”为本,我们定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刘云山)

(图片来源:新华社)

【编辑:范蓉】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