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血战沙场,
革命精神,红色故事。
来自太行山的文物之旅,
首次揭秘抗战经典战役决胜瞬间,
百余件红色文物集中亮相。
红色初心,烽火守望。
《红色守望》系列微剧,
为您深度揭秘八路军战斗档案。
红色初心,烽火守望,欢迎收听系列微剧《红色守望》,我是主编王萍。
在位于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门前,有一段长长的石阶,不知来过这里的朋友可曾留意过这些石阶的数量?它们一共是115个,这个数字正寓意着当年平型关大捷的那支胜利之师——115师。然而,你无法想象的是,当1937年9月24日那天,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收到阎锡山25日平型关出击计划的时候,内心却充满了不安。怎么办?阎长官的命令究竟要不要听?接下来有请文化使者姜惠源老师继续为我们讲述。
江惠源:
其实,平型关大捷应该说是独立自主原则的一个具体体现。什么叫“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总的战略意图下,八路军根据情况独立使用自己兵力的自由和自主权。当时在洛川会议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就专门找林彪和聂荣臻谈话,强调“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原则。
9月24日,林彪接到了第二战区,25日冲击平型关的计划的命令。当时,第六集团军的杨爱源集中了八个团分三路,要林彪分两路,一共是五路出击日军。其实,林彪对第二战区的这个出击计划从心里面来讲,他是有点不屑的。因为什么?一共八个团,还分了三路,每路之间还隔着一二十里。这根本就不是说去打日本人,简直就是给日本人去送礼。所以说他就充分发挥了“独立自主”的权力,就是我执行你出击平型关的计划这个总体的战略意图,但是,怎样用兵那是我自己的事。其实,在林彪心里面,他已经是胸有成竹了。他为什么胸有成竹?首先,他对敌情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坂垣征四郎这个人其实很会打仗。他当时一看平型关布防了那么多的军队,他并没有和平型关的军队硬碰硬,而是派了一支尖兵,由粟饭原秀大佐带领翻过2047米的大尖山,一下子就绕到了平型关守军的侧背。平型关的守军一看,他的侧背竟然出现了日本人,一下子就让出了关前阵地,所以,当时平型关关前阵地一下子空了。第5师团坂垣师团的第21旅团,在三浦敏事少将的带领下,又进攻灵丘。这样,灵丘县城到平型关之间,就形成了一段三十公里的真空地带。这一带,没有日本人也没有中国军队。林彪就看中了这一带,他准备在这儿要打一次伏击战。
姜惠源:
刚好这一带有一个地段叫乔沟,有大约四公里的一段公路。这一段公路特别的险要:公路北侧是悬崖峭壁,不利于攀爬;公路南侧比较平缓,易于埋伏。沟底只有十到二十米的宽度,很利于出击消灭日寇。所以说,他已经选好了地形,看好了敌情,就等待着消灭日军的时机。
他怎样排兵布阵?首先,他命令他的685团就埋伏在老爷庙一带,作为袋底。让686团,埋伏在白崖台一带,作为主攻部队。687团就埋伏在小寨一带,作为袋口。然后,688团作为总预备队。这样,这一个口袋阵基本上就布成了。
115师,他不是4个主力团,他是5个主力团。他编外还有一个主力团,就是杨成武的独立团。他命令,杨成武的独立团隐蔽集结在灵丘到小寨中间,有个腰站的地方。在这个地方,阻击从涞源和灵丘出援的日军。这样呢,他这个局就布成了。
王萍:
坚持独立自主的作战原则,多次勘察地形后,布下的口袋阵,115师一场志在必得的战斗就要打响。然而,24号晚上,平型关却骤降大雨,气温急剧下降,山地作战难度可想而知。115师是如何取得胜利,甚至取得大捷的呢?平型关大捷第三集,《意外之意外》继续为您讲述。
用声音还原昨天,用信仰指引未来。
《红色守望》系列微剧由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广播电视报》社联合出品。
策划:王萍、樊亚萍
撰稿:姜惠源
录音剪辑:李思远、姜雨
演播:王萍、高昂
制作合成:李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