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306亿立方米 惠及四省市6700万人

2020-06-22 11:41:36 来源:人民网作者:余璐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6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42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输水工作圆满结束,工程运行良好,调度平稳有序,期间输水19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9.5亿立方米,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截至6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306亿立方米,惠及四省市6700万人,成为沿线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

此次加大流量输水运行,是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水利改革发展,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检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水利行业全力促进复工复产、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具体行动。

2019年1月,水利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共同印发《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这是我国首次提出的大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承担着地下水超采回补的重任。充分利用丹江口水库汛前富余水量,自2020年4月29日正式启动此次加大流量输水,陶岔入渠流量按计划逐步从350立方米每秒设计流量提升至420立方米每秒加大设计流量,5月9日到达峰值。目前,陶岔入渠流量由420立方米每秒逐步调减,历时50余天,输水19亿立方米,向沿线35条河流生态补水9.5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华北一些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困局,恢复了河道基流,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沿线地下水位逐步抬升。

1999年起,华北地区连续干旱21年,超采地下水严重。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沿线受水区水资源得到有效补充,同时通过相机实施生态补水,受水区地下水超采局面得到遏制,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回升明显。据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位监测情况通报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减慢,有39 个县(市、区)水位回升,雄安新区、衡水、沧州等地上升明显。全省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与上年同比上升1.85 米,有47 个县(市、区)水位回升,衡水、保定、廊坊等地上升明显。地处邢台市七里河下游的狗头泉、百泉已经干涸了18年,今年实现了稳定复涌。

据了解,截至6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306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年径流量的一半还多,向河南省供水107亿立方米、向河北省供水80亿立方米、向天津市供水52亿立方米、向北京市供水53亿立方米,惠及四省市6700万人,成为沿线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有效保障受水区复工复产用水需求,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原崛起战略提供了水资源支撑。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甘甜的长江水,也为沿线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质的饮用水,饮用水硬度明显降低,北京市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30毫克每升。河北省5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的高氟水、苦咸水,受水区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通过加大流量输水,验证了工程大流量输水能力,膨胀土段、地下采空区渠段等特殊地质区段也经受了加大流量输水能力检验。与此同时,运行管理单位收集了大量监测数据,复核了加大流量水面线,并与原设计的加大流量水面线对比,分析出总干渠渠道及各种输水建筑物的输水能力。全线监测数据显示,工程满足加大流量输水设计工况,为中线一期工程全线竣工验收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6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42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输水工作圆满结束,工程运行良好,调度平稳有序,期间输水19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9.5亿立方米,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截至6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306亿立方米,惠及四省市6700万人,成为沿线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

此次加大流量输水运行,是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水利改革发展,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检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水利行业全力促进复工复产、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具体行动。

2019年1月,水利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共同印发《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这是我国首次提出的大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承担着地下水超采回补的重任。充分利用丹江口水库汛前富余水量,自2020年4月29日正式启动此次加大流量输水,陶岔入渠流量按计划逐步从350立方米每秒设计流量提升至420立方米每秒加大设计流量,5月9日到达峰值。目前,陶岔入渠流量由420立方米每秒逐步调减,历时50余天,输水19亿立方米,向沿线35条河流生态补水9.5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华北一些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困局,恢复了河道基流,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沿线地下水位逐步抬升。

1999年起,华北地区连续干旱21年,超采地下水严重。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沿线受水区水资源得到有效补充,同时通过相机实施生态补水,受水区地下水超采局面得到遏制,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回升明显。据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位监测情况通报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减慢,有39 个县(市、区)水位回升,雄安新区、衡水、沧州等地上升明显。全省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与上年同比上升1.85 米,有47 个县(市、区)水位回升,衡水、保定、廊坊等地上升明显。地处邢台市七里河下游的狗头泉、百泉已经干涸了18年,今年实现了稳定复涌。

据了解,截至6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306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年径流量的一半还多,向河南省供水107亿立方米、向河北省供水80亿立方米、向天津市供水52亿立方米、向北京市供水53亿立方米,惠及四省市6700万人,成为沿线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有效保障受水区复工复产用水需求,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原崛起战略提供了水资源支撑。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甘甜的长江水,也为沿线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质的饮用水,饮用水硬度明显降低,北京市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30毫克每升。河北省5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的高氟水、苦咸水,受水区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通过加大流量输水,验证了工程大流量输水能力,膨胀土段、地下采空区渠段等特殊地质区段也经受了加大流量输水能力检验。与此同时,运行管理单位收集了大量监测数据,复核了加大流量水面线,并与原设计的加大流量水面线对比,分析出总干渠渠道及各种输水建筑物的输水能力。全线监测数据显示,工程满足加大流量输水设计工况,为中线一期工程全线竣工验收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责任编辑:关俊龙】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