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需要“动手”的纪录片。
“不论你是身经百战的摸金极客,还是初出茅庐的探墓小白,700年悬案由你破解……”如果不是在纪录片频道看到这段开场白,观众也许会以为自己进入了一个游戏。但货真价实,这是一部考古主题纪录片。
4月28日上线的5集纪录片《古墓派·互动季:地下惊情》,跟着福建省福州市考古队原队长林果——1986年茶园山南宋墓葬发掘的参与者,还原当年抽丝剥茧、堪比“破案”的考古过程。这一次,观众不再是单纯的观看者。
观众“化身”现场考古学家,不同选择走向不同剧情
让我们先回到故事的起点。1986年8月1日,福州市的茶园山小学,因学校修建操场,一座南宋无名氏夫妻墓葬被发现,出土丝织品等大量珍贵文物。这项考古发现轰动一时,并以尸体不腐、墓主身份、夫妻死因等重重谜团而“出圈”,央视《走近科学》栏目在2013年就为此做过一期节目。
林果回忆,自己当年还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那是福州最热的一天,接到福建省博物馆打来的电话,得知发现墓葬的消息,就和考古队一起去了现场。在林果之后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茶园山南宋墓葬的发掘或许只是“平平无奇”的一次,考古所得文物也已经安放在福州市博物馆很多年了。
《古墓派·互动季》制片人刘扬介绍,团队在梳理了30多年来的中国考古发现后,选中茶园山南宋古墓,是因为这个墓有非常多的疑点,“就像一个案件,解决一个疑点又发现另一个”。这样,观众就能“化身”为在现场的考古学家,在一个模拟真实的环境中,作出自己的选择。
第一集中,在建筑工地发现墓葬后,“就地开棺”还是“运回实验室”;预测棺椁重量以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1吨、2吨还是4吨;为什么那么重?滑动屏幕“打开”棺盖,原来是装满了棺液;长按屏幕排出棺液后,竟然发现了两具保存完好的尸体;尸体不腐的原因,你认为是自然还是人为……除了最基础的选择题,纪录片还让观众体验了各种操作,比如打开棺盖、加热丹炉、提取丹砂中的水银……
就这样,每集总时长不到20分钟的纪录片,被分为几十个从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的片段,像游戏一样有主线和支线剧情。在每段剧情快结束时会出现互动节点,观众需要操作屏幕,开启下一段故事。不同的选择将带领观众走向不同的剧情,但最终都会拼凑起一幅“考古地图”,一步一步走向最终的谜底。
每一个选择和操作会产生相应的系统评分,看完一集累计,对“玩家”给出从S到F的等级评价。观众一边“看”——或者说“玩”,一边在弹幕中评论,有怀疑“这是一档综艺吗”“这是游戏吗”,有调侃“要在东南角点蜡烛吗”“不愧是我,精准排除正确答案”……
互动纪录片让用户真正参与
《古墓派》系列纪录片从2019年6月开播,已经上线了“揭秘西夏陵”“海昏遗梦”“消失的建筑”等多季,收视数据一直不错。从纪录片的名字就能看出,主要目标是年轻观众。近日开播的“互动季”,是国内第一部互动纪录片,把考古变成“破案”,把观看变成“动手”。
刘扬介绍,《古墓派·互动季》制作团队的构成很有意思,既是最传统的历史考古题材,又是最前沿的互动剧形式,所以团队中既有深耕历史类纪录片几十年的前辈,也有做游戏出身的90后,“传统纪录片讲故事的能力,互动纪录片游戏的元素,两者缺一不可”。
2019年被视为中国互动影视创作的“元年”,《他的微笑》《爱情公寓5》《龙岭迷窟之最后的搬山道人》《拳拳四重奏》等剧都试水了这一新模式。《古墓派·互动季》是第一部互动纪录片。
优酷纪录片中心总监张伟表示,5G时代,希望借助科技为纪录片的创作带来突破,“传统纪录片更多是我们制作播出,观众观看;互动纪录片从创作源头改变,用户可以决定节目的走向。这将带动整个网络纪录片的创新,从创作到上线到播出,都可以让用户真正参与”。
目前,《古墓派·互动季》每一集都设定了不同的“路径”,但无论怎么走,都会归于同一个结局。张伟透露,将来,互动纪录片还会像游戏“学习”,用户不同的选择将指向不同的结局,把更多选择权交给用户。
张伟同时强调,互动纪录片留给观众的不仅是有趣的互动形式,最终依然有人文思考在里面。在《古墓派·互动季》中也可以看到,5集纪录片看似只讲了茶园山古墓一处,但事实上在讲到一个个“知识点”时,会蔓枝到许多其他相关考古发现。比如,讲到尸体不腐,就关联到新疆罗布泊的“小河公主”;讲到水银防腐,就关联到秦始皇陵。
考古其实是“光天化日”之下的科学事件
尽管剧情颇为悬疑,但《古墓派·互动季》作为一部纪录片,内核依然是南宋乃至中国的历史文化。
茶园山南宋墓葬中出土的一幅帛幡(一种书写对死者悼念的绢布)的落款显示,入葬年份为“端平乙未”(1235年),那是蒙古开始大规模攻击南宋的年份;而另一幅帛幡写着:“夔门日日望君来,鄂渚人怀去后思。争似早登黄阁去,普天霖雨总无思。”夔门一带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和蒙古激战的最前线。
林果回忆,当年在对墓葬做研究时,根据种种线索,最后推测男墓主很可能是一位高级将士,不幸战死于离家千里的战场,为了将他完整地送回故乡,人们用水银对尸体做了防腐处理……至此,考古学家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林果说:“普通人也许觉得古尸不腐很神奇,其实这在地下水丰富的福州并不少见。就茶园山南宋墓葬而言,最重要的发现应该是那些丝织品……”
近年来,随着公众考古的开展,考古工作者想让更多人了解考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考古学界会让公众参与到一些发掘项目中来,当专业人士带着普通人进到考古工地时,往往带着一种“科学的信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奚牧凉也带过模拟考古的活动。作为一名“专业”的观众,看了《古墓派·互动季》,让他想起当年那些在考古工地的岁月,“的确有不少人甚至包括一些考古工作者,会把考古和破案联系在一起,仿佛这个过程充满了危险,有很多未知的秘密,地下的古人甚至能影响到现在的人”。
“事实上,古代墓葬的发掘往往是一个‘光天化日’之下的敞开的过程,不是大众想象的那样通过一个幽深的隧道进去,然后寻访什么东西……考古是一件非常科学的正能量的事情。”奚牧凉说,“《古墓派·互动季》吸引大众关注考古,了解考古常识,这是好的。如果哪一天,纪录片能够改变‘考古=挖宝’的刻板印象,或许能有另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