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情洒华章亮风采

————浅谈张新民先生五本著作的创作特点

2020-05-06 11:40:29 来源:记者观察网作者:赵宝林

我和新民先生有着老乡与校友的情缘、爱好文学与创作的情结、交流思想与作品的情谊、传播文化源脉的情志,多种情愫,相牵相挂,连绵不断。近年来,他馈赠于我其所创作的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诗词分类解读》一、二卷《古诗人荟萃》《讴歌古诗人》《情拥神州》等五本书。使我如获至宝。其五本巨著共260多万字,章节如林,字句似海,林林总总,浩浩瀚瀚,洋洋洒洒。其运笔生风,行云流水;下笔生花,万紫千红。那气贯古今,铺张排列;情致竹帛,条分缕析,既纵横捭阖又严谨细致的创作精神与风格,获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我惊讶与佩服其才华横溢,翰墨洒脱,在茶余饭后、卧榻之中,经常品读欣赏其宝卷华章,觉得其书作真可谓赏心怡神的情趣书、传道授业的教科书、释疑解惑的工具书,具有启人心智、授人学术、助人学识的意义和作用,使人开卷有益,获取非浅。

微信图片_20200506113305_wps图片

情志树责任风帆

孟子曾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我和新民先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同在山西省晋城县周村中学上高中。他在高一班,我在高三班,他比我高一届,虽不是同班同学,但我对他的感觉良好,印象颇深。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学子,他既朴实又诚实、既老实又踏实,稚气土气之中蕴含着志气与骨气,显示着豪气与才气,在同学中还少有点名气。加之他喜欢交结朋友的人气,因此,我们之间相见总是和蔼亲切的。高中毕业两年后,一九七四年,他被推荐到山西大学政治系上学。一九七七年大学毕业后,他主动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故乡,以展现其报效桑梓养育之恩之宿愿与情志。

一九八三年他走上领导岗位,二十几年间先后担任晋城市郊区南河西乡、南村镇、巴公镇党委书记、晋城市郊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泽州县副县长、晋城市城区常务副区长等职务。履职中,他认为领导就是责任,要尽职尽责,尊重责任,履行责任,就必须引领性、导向性、开创性的开展工作。因此,他不拘官场俗套,不抄官样文章,不摆官场花样,从调查研究中开辟工作思路与方法,在联系群众中增添知识和智慧,以勇于进取的精神开拓工作的方向和前途,所以荣膺政绩声誉。1988年,他担任郊区巴公镇党委书记期间,曾在省级刊物发表《家庭小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好形式》的调查报告,受到省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推广。1992年担任晋城市郊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期间,他发表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的《人民检察》刊物上的《检察工作规范化的初步尝试》一文,在全国检察系统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他编著的《基层检察工作规范化探索》一书,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张思卿同志看过之后,为其题词《探索规范化之路》。全国有十几个省一百多个检察院到晋城市郊区检察院来参观取经,山西省高级人民检察院在晋城召开了刑事检察工作规范化现场会,年终张新民被评为省检察系统模范检察长,郊区检察院被评为全省先进检察院。1995年,张新民先生担任晋城市郊区(泽州县)副区长期间,主管财贸工作,他在财贸系统倡导和组织“两高两强”建设(提高信念,提高形象;强化制度,强化服务)“四比四赛”(比素质,赛队伍;比作风,赛干劲;比管理,赛效率;比技术、赛本领)活动。使财贸系统各部门建章立制、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工作生机勃勃,热气腾腾,争强夺胜,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非常显著的贡献。1998年,新民先生担任晋城市城区常务副区长期间,他撰写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一文,得到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的高度评价,获得中国生产力学会颁发的“软科学成果应用转化评价证书”。这些成绩与荣誉,令人瞩目,夸赞称奇,可新民却淡定而谦虚地说:“他只是起到了一个写材料搞总结之撰稿人的作用”。

他在其《诉衷情•立志》词中曾写到:“少年羡慕英雄汉,书中仰典范。目览多少豪杰,竞韶华,人世赞。 思报国,干大事,挑重担。时代召唤,忠心赤胆,创新实干。”有志者事竞成,他树起了其理想的风帆,工作的标杆,赢得了事业的灿烂和群众的称赞。

情操扬文坛风骚

作为政治系毕业的大学生,作为基层工作者、行政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是习惯于逻辑思维的,因此新民先生的工作论文常被省级以上报刊登载发表,这是人们可预料想当然的。可是令人惊奇的是新民先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与创作水平却非同小可。退休以后,他的五部文学巨著一鸣惊人。我对其文学才华的初识始于2012年。那一年我重病后,创作了《活着真好》一书,付梓前请挚友杨天举写一个《跋》,不久他就送来了《生命边缘的感悟》一文,此篇文章笔墨非凡,情真意切,看后使我潸然泪下。我激动地夸奖天举文笔超前当刮目相看,天举告诉我是有高人指点,初稿写出来后,曾经请张新民老师高手斧正,精雕细琢。我一个乡下人,无名小卒,竟能让这位大名鼎鼎的“县太爷”为我倾心赋作,真使我感激涕零,感佩仰慕。为了答谢他对我的赞赏,我让天举邀请了他宴谈,并将自己出版的《点了有点》《工会工作诗歌集》等书奉献于他,从此我们便因文学创作心得体会作品频繁交流,情义日久弥笃。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新民先生将我视为知心、知己、知音,经常征求我对文学及其作品的评论与看法。而我则认为其“天马行空脱羁靮,更怜谈艺是吾师”,甘拜下风,以张老师尊称于其。新民先生曾多次让我直呼其名,不必客气。而我却认为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不仅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良师。

近几年来,新民先生的著作如井喷式的喷涌而出。真乃厚积而薄发,其中最多的是诗歌源流。他认为中华文化的经典是诗词,精髓是诗词。人生若不学诗,便无情操、无情致、无情趣;腹有诗书气自华,有素质、有气质、有资质。他以诗为生命,以生命为诗,谱写出自身生命的情操,这情操便是志向正、性情正、本源正,创作正,给读者以正能源、正能量。

我为从其创作的《中国古诗人分类解读》《古诗人荟萃》《讴歌古诗人》中获取正本源,正本能,而沉迷陶醉,寻觅索取其中,口而诵、心而维,朝于斯、夕于斯,感悟、觉悟、透悟,悦目而开慧,赏心而启智,终于见识其中的奥妙与门道。

一、析风骚名篇

《中国古诗词分类解读》分门别类有五,即学习篇、生活篇、劳动篇、抒情篇、风景篇,大类之中又分若干小类,类别之后,寻章摘句,条分缕析,在浑流茫茫的诗词海洋中给读者开辟了学习古诗词的方便之门和畅行之路。其书遴选古诗词爬罗剔抉,精心取舍,披沙拣金,均是中国古诗词宝藏中的珍品,名诗佳句;其书鉴赏古诗剥茧抽丝,辨析清晰,论议精辟,新颖独到。广征博考,比较鉴别,可见作者知识之渊博,见解之深邃。《中国古诗词分类解读》共精选古诗词2868首,剖析古诗词名篇844首,此举如似在高山上建立一座宝塔,其难度可想而知!问君为何这般苦?新民先生答曰:“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二、颂风骚名人

新民先生“心衔弘古愿,斟酌历代贤。”他认为一个民族产生一个天才的诗人,是百年难得的千载享益的,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放射着光辉,照亮着人间。他们的诗歌声音永远回荡在历史的长空,感化着后人的思想、情感与行为,非常有必要为他们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他创作的《古诗人荟萃》《讴歌古诗人》分别荟萃和讴歌二百多位古诗人的生平事迹与功业。使“古人日已远,青史名不泯。”其所选所诵古诗人情由独钟,独具慧眼,都是诗史中独领风骚、独创风格、独显风韵、独具风采的名诗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真是群星列宿,争相辉映,流光溢彩,诗坛炳焕。

三、论风骚宗法

新民先生认为中国诗史诗人宗法有三;一是诗本于史。历史的发展是诗人之本,诗歌之源,历史是真正的无形的诗人与诗歌,任何一个诗人和任何一首诗歌都概不能超越历史本身。二是诗本于情。诗由情而生,由情而发,情不至则无诗。无论哪个诗人的哪首诗都是情的表达与吐露。三是诗寄于物。新民先生认为古诗人遵四时而以循,瞻万物而思纷,都是荟天地之清气,萃万物之灵气,而赋诗流传于笔墨,万物生生不息,诗人之歌常新,诗歌之花常鲜。新民先生曾风趣地说诗歌是唯物与唯心的契合、意象与意境的融合、现实与浪漫的组合、意内与言外的通合,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四、探风骚艺术

新民先生认为学习古诗词一贵会意,二贵学艺,会意难学艺更难,非下功夫不可。功夫不负苦心人,他废寝忘食地苦思冥想,认为风骚的艺术有三风四贵,三风即风骨论、风格论、风雅论;四贵即创作诗歌立意贵新奇、言情贵含蓄、用词贵流畅、构思贵变化。这是从共性而讲,从个性讲,他又分析每个诗人的创作特色,从而使读者掌握一定的诗词创作方法。

综上所述,新民先生这四本书创作之丰硕、创意之新颖、构思之完整、意境之完美,是成体系、成套路、成规模的,也是别致风味、别具一格的。我们同时代的人很难一眼看出它的价值与作用,可它的笔墨芳香和艺术魅力,必将产生巨大的和长久的历史影响。首届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周笃文先生曾为《古诗人荟萃》作序,赞扬此书“真佳作也”,并讲此书具有开启学风、学识的意义。

情爱拥神州风光

二〇一八年八月,张新民先生撰写的《情拥神州》一书,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其一生旅行的游记、心灵的铭记,记录了他涉足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17个城市与农村的萍踪喜爱以及其驻足故乡的永恒热爱,情爱洋溢漫漫、凝聚浓浓、萦萦绕绕、绵绵缠缠,既令人心驰神往,又令人心定神怡。情拥神州地,梦绕神州路,无处不销魂。然而谁知,这是新民先生胃癌手术前后极其艰难又极其坚毅的力作。2018年5月31日在北京肿瘤医院手术后不久,四川省成都市力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便催其加紧加快校对初稿,定期付梓印刷。大病未愈期间,家人亲友劝其放弃出版,危难之际怎么办?这位曾经体魄健壮的汉子,没有因为病魔的折磨而辍笔。创作是他人生精神的原动力,他无法忍受没有精神生活的寂寞与痛苦,也不愿放弃自己辛勤耕耘而即将收获的硕果。顽强的意志为事业奋斗,坚强的力量与病魔拼搏,执着坚毅的他终于创造了生命垂危之际的奇迹。这是天使的恩赐,这是上苍挽留才俊的天意。只有经过大病、饱经疾患、死而复生的人,才会切身感知与感激仁爱医生大夫与护士的大恩厚德。我也曾复活重生,感同身受,从而更加敬佩新民先生的情爱,回荡在苍茫而永恒的神州,拥抱着深厚而温暖的故土。天以悬象致明,地以载物通景,文以含情显精。《情拥神州》妙笔生花,文、诗、词、曲交相辉映、光彩夺目、骤然可观。

一、 爱祖国“行路”风光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明光辉持久,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与资源。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新民先生出差是一举多得,既办事情又长学问。他认为旅游不仅是兴趣而且是学术,只有将兴趣作为学术,才能获得知识。因此他所到之处都要随身笔记,把所见所闻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作为资料,而后写出游记散文,能以笔锋触地脉、通历史、传人文,从而形成了其见识的积累、心血的结晶;热爱和歌颂祖国风光的赞歌,将行路变为心路,如其诗云:“山水有灵亦有心,情爱所得未忘言,物有恒姿景千秋,思无定式文百篇。”使人喜闻乐见,赏心悦目。其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包含其心仪之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风俗民情、杰出人物、地标建筑、非物遗产、特殊产品、美味食品等八个方面。翡翠珍珠,琳琅满目,令人心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新民先生在其书中不仅描写胜境,而且升化思路,使胜境成为“化境”。即:(一)化开阔眼界为开阔胸怀。新民先生认为旅游,荡然观山川气象,欣然见风俗民情,羡然闻古代豪杰,慨然赏地方风味,巧然学历史文化,学多识广,但必须豁然开朗,真正使足比山更高,心比海更广。(二)化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如其《山海壮关天下无》一文所曰:“封建帝王和军阀分别在山之巅,谷之口,水之峡,川之径,边之境设卡筑关。”这险关胜境曾飘荡着历史风云,燃烧着战争烽火。但这都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启迪,告诉我们人生要过的关口很多,诸如学习关、生活关、事业关、金钱关、权力关、人情关、美色关等,有感而思,思而至理。(三)化观赏祖国风光为人生风光。如其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中所云:“清代县令王守仁草书艺体“带”字,内含“一带江山少壮努力”的形与笔,他告诉我们祖国的江山是无限美好的。需要一代一代少壮的努力,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真是语重心长激人奋进。

诚如新民先生在《情拥神州》序言中言:“我对祖国的每一处地方,每一座城市,每一个村庄,都情动于衷,所闻不无所思,所见不无所感,江山各异,风光不同,在我心中都留下了非常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每到一处决不虚行,必从中寻觅出其意义与价值。”真乃丰富的人生阅历,深邃的情感积淀。

二、爱泽州太行风光

《情拥神州》一书中,写晋城市泽州县山水风光的文章有14篇之多,可见他对泽州县独有情钟,因为他出生于泽州县并在泽州县工作二十多年时间。所以日久地熟,情深义厚,深识知古,通识达变,至善至美,文章光泽。如果说“行路”外地可知新民先生远见卓识,那么驻足本土则更可羡其近知灼见,即真见解、真功夫、真水平。

山水之光。泽州县位于太行山南麓,山重水复,地势壮观。县委、县政府发展全域旅游战略行动振奋人心。新民先生采天地之灵、摄山水之魂, 写下了使山欢水笑的美文佳篇。如其在《聚寿山崇境采风》一文中,称聚寿山景区;“一方山岳,荟萃八方胜境;四面锦绣,泽映千秋文明”。又《绕池游慢•赞聚寿山文化景区》词云,“太行南麓,是晋冀苍中原翠壁。巍然耸立,冲宵汉,久悠动,风云奇迹。几度往来事,人仰慕可歌可泣。沧桑古道,石破天惊,丰碑鼎立。惊喜华美景区,萦万千气象。堆金砌玉,举月人间胜境处,山川里,心旷神怡。望宝积塔,穷天际,慈航舟济。五阁瑰丽,六亭俊逸,贤首寺奇”。其《石淙流韵老龙隈》一文,赋诗赞美老龙隈奇特景观云:“长河水清流,深山林岫秀。千年瀑布泻,百代石龟祐。古风回天地,新潮荡田畴。倩影上镜头,声誉闻九州”。又《南乡子•石淙头》云:“何处竞神游,山高水险石淙头。前贤多少诗,悠悠。不尽长河滚滚流。年老兴致遒,探奇揽胜观未休。天下美景谁此最佳?太行。观潮望瀑舟不休”。

自然之光。上党如天之脊,泽州为峻之梁。晋豫之间,山水之交,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新民先生在《金村灵光烁天地》一文叙述珏山吐月的自然风光时说:“晋城民谣曰‘珏山吐月’一个‘吐’字吐露了泽州人民的心声,一个‘吐’字表达了珏山吐月的绝美,到夜晚那珏山双峰吐出的月饼儿、月芽儿,圆的丰满、弯得娇娆,悠悠冉冉,坦坦荡荡。尤其是到中秋时节月色特别地美观漂亮,给人一种难以言状,无法形容的美妙之感。”其《木兰花•吐月》又云:“可怜珏山月,在天穹,久悠悠。别致美风光,太行才见,泽州独有,时而圆,时而钩,绝艳色婵娟夜中秋。嫦娥舞袖,吴刚捧美酒,玉兔摇头挂花秀。美景催人游,看古今人才,纷至沓来玉宇琼楼。放眼云海星斗,俯视丹河溪水绕流。挥动大笔头,文章诗词锦绣。”

寺庙之光。珏山青莲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寺院,有“隋唐佛都”之称,现存唐代弥勒菩萨塑像六尊,为佛界之珍奇,青莲寺有“母子柏”奇观,并有拟人化的奇传,新民先生《卜算子•青莲寺•母子柏》云:“老柏枝叶枯,寺主欲根除,子柏急切救,母柏一夜竟出土。母子紧相依,双躯斗寒暑,日夕身系无限情,偎依沧桑路”把神话奇传活灵活显地表达出来。在《冶底探奇岱岳庙》一文中,总结出岱庙之八奇,即:狮奇、楼奇、殿奇、像奇、雕奇、树奇、竹奇、水奇,给人指点迷津,他在此文中深有体会的说:“山水佳处须细观,景物绝奇得深探。”他细观深探,传奇传神,耐人寻味。

古村之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泽州县风光的一大亮点,也是县委政府发展全域旅游的侧重点。大阳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新民先生积极宣传鼓励推进大阳镇保护发展古村落的阳光事业。他在《大阳古镇寻芳记》诗云:“古人起甲第,朱门大道边。高墙连回环,芳邻和睦圆。见此大观园,方叹昔时艳。历史闻名镇,色香真乃绝。”并对大阳镇珍重古村,敬重先祖,尊重文化,复形制于古色古香,建规模于完整完美,保护开发古镇之壮举范例,大力宣传赞扬。为了推动北义城镇西黄石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发展,他在西黄石朋友家食宿一周,帮村里写院落简介,撰门楼楹联,并与村干部乡贤一起,总结出古村历史文化之精髓,尚即尚孝悌、尚母爱、尚文化、尚教育、尚诚信、尚仁义、尚乡情、尚公益。使其古村优良传统文化更加发场广大。

历史人文之光。新民先生认为历史人文之光是一种精神之光,灵魂之光。文明的光芒比物象之光芒更加强烈、温馨。因此他更加弘扬这种光彩。《在巴公揽胜沧桑境》一文中,他在叙述历史著名的巴原大战后,特别歌颂了革命英雄巴公红色三杰,即晋城市第一个共产党员周玉麟,第一个党组织负责人陈立志,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孔祥祯,使革命先烈英名远扬,令人敬仰,鼓舞激励新时代人革命意志和精神。

弘扬泽州之熠熠光芒,南太行风光的标识,使泽州全域旅游的光环更加明亮。泽州县委宣传部编著的《谁不说俺泽州好》两本书选录了张新民先生四篇文章,县委机关干部领导夸赞说:“新民先生真不愧为过去县委宣传部走出去的好干事。”

三、爱家乡苇町风光

新民先生的家乡苇町村,古时因生长成片成块的苇葭地而得名。《诗经》曰:一苇远航。作为游子不忘家乡的特殊意象。新民先生挚爱家乡,他作曲《双调•苇町情》云:“华阳山下苇町佳,苇妙苇俏,苇图苇画,苇滩苇洼,苇茇苇葭,苇姿苇花,苇身超越高梁稼,苇絮飘遥远天涯,苇叶苇粽,苇蓆苇芭,苇形苇影,苇牵苇挂”其谐苇声之曲,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苇町村古代曾有名胜古迹琉璃阁,解放战争时得知蒋匪军派飞机轰炸1944年建于该村八路军兵工厂的紧急情报后,军民连夜将高入云天的琉璃阁拆至平地。苇町村为革命牺牲了历史宝贵的建筑物,群众至今仍追思怀念它。新民先生在《千秋垂芳琉璃阁》一文中,以多丽的芳容、多味的芳香、多迷的芳影、多绕的芳音四个章节,拟物拟人,讴歌了家乡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使乡亲倍受感动。新民先生的父亲和伯父在抗日战争时先后参加八路军,伯父张荣贵还是时任八路军三四四旅政委、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大将的警卫员。新民先生真可谓红二代,身上有红色基因,因此他牢记家乡和先辈的革命史,并为他们忠诚赞歌。

四、爱母校读书风光

新民先生怀念感激母校周村中学那五年的读书时光,他曾说没有往年寒窗读书苦,哪有今日挥笔著作书。因此他深爱母校。他每到周村必回母校,探望老师,必登周村魁星阁,他在《周村古镇壮观记》一文中云:“吾于1971年在周村中学上光时就登阁期望自己学业有成,今登此阁又梦想于未来,于是赋诗而曰:“前度学子今重来,俯身登阁拜魁星。衰翁未穷崇文意,慧光照我寒窗明。”并写联曰:“文星升天古镇祥云呈瑞辉,魁阁拔地长河泮水涌智慧。”周村古称长桥镇,现周村中学毕业的学生建了微信网,网名“长桥骄子”。校友们在网上议论共称,我的同班同学现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原中国教育出版集团董事长李跃生、原中央卫生部科技司干部郭苗云和高一班校友张新民当为长桥骄子。

2015年10月,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工会、省妇联、省广电局、省报业集团、省新闻出版局等七部门,组织专家考评推荐张新民先生为“山西省最美读书人提名奖”,新民先生说他对此最感欣慰。我此文完稿时正巧是世界读书日,因此赋诗感怀“读书日感怀时,尊校友为吾师。心明智有所识,琴瑟鸣永恒世。”(赵宝林

【编辑:范蓉】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