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调试放映机”“正在勾搭售票小姐姐”……宅家两个月,看了几十部电影的肖肖决定开一个“私人影院”。
一个偶然的机会,肖肖发现优酷视频平台悄悄地上线了一个新功能——“邀好友一起看”。在视频下方点击这个按钮,你就能创建一个放映厅;把邀请链接发给好友,他们就能进入这个“影厅”,与你一起观看,一个厅限额10人;电影(也可以是电视剧、综艺)的播放进度由你控制;最关键的是,界面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带有聊天功能,“影厅”中的10个人可以一边看一边聊;至于爆米花可乐等零食,请自备。
就这样,在一个周末的晚8点档,肖肖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则经典影片《情人》的观影征集令,不到半个小时,10人满员。在观影前的闲聊中,得知有人是首刷,有人是重温,但大家都对这样的观影新方式感到好奇与期待,毕竟宅家期间,人与人的交流变得弥足珍贵。
7点50分,肖肖的朋友们陆续进入“影厅”。他们并不全都认识,但基于共同好友肖肖的存在,很快熟络起来。8点,肖肖准时按下播放键,在湄公河荡漾的风情中,法国少女和中国男子的爱情故事铺陈开来。尽管是28年前的电影,肖肖也不是第一次看,但这一次,她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影帝好紧张,眼睛眉毛都是戏!”“我感觉男人心底是渴望被她在意的,但她就是没心没肺大口吃东西,把他的事当成他人的事。”“炉子+闹钟,很中西合璧的摆设。”……肖肖看到的是两出戏:屏幕上,梁家辉和女孩的款款深情,这个她熟;屏幕下,朋友们的“独家”解读,有些还真是头回发现。
观影结束,10个人意犹未尽,进行了一场关于“私人影院”,或者说“社交式观影”的体验交流。
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究竟需不需要交流?在真正的线下电影院,说话是一种禁忌,就算有满腔评论,也得影片结束后再说。所以,小欣认为,大部分人已经养成了一种“不说话”的观影习惯,在观影过程中,并没有很强的互动欲望,更喜欢看完后详谈。《情人》是一部偏文艺的片子,情感细腻,注重细节,节奏缓慢,其实更适合一个人先慢慢体会。
但大家很快意识到,这个线上的“私人影院”并不只有文艺片一种选择,有的内容也许就适合大家一起看一起聊。比如,《权力的游戏》的粉丝一起刷,某位明星的粉丝一起追,同好看一个为之狂热的东西,场面恐怕会无比热闹。在没有这项现成功能之前,小蕾就曾经和好友约定,在同一时间打开电视剧《想见你》的同一集,然后一边看、一边语音聊天,可见交流的确是一种需求。
在“私人影院”,聊天内容呈现于屏幕下方,类似弹幕。而小蔡认为,熟人圈的讨论会更深入和开放,这是和弹幕的不同之处,“毕竟在刷屏的弹幕中你很难深刻”。小欣也同意这个观点,“和朋友一起看会更有深入交流的欲望,在线上就不会想和陌生人说话”。
这项“私人影院”的新功能上线不久,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不适。比如,看电影用横屏,打字太难,竖屏看,画幅又太小;再比如,目前仅支持平台上的免费视频,选择范围还有待扩大。
事实上,在优酷推出这项新功能之前,一款App“微光”已经发现了年轻人的这一需求,只不过主打的是随机匹配的“看电影社交”。创始人大概相信,喜欢同一部电影的人会拥有共同的话题,以及继续交流下去的可能性。
在知乎上,微光App创始人“伊卡洛斯之翼”表示,恐怖片最能建立陌生人之间的联系,大家在观影过程中都很有交流的冲动,毕竟聊聊天就不那么害怕了;而越小众的影片就越可能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一个男生在看一个很小众的纪录片时,有另一个男生一直在“影厅”里进进出出,后来发现看这个视频的只有这两个人,于是加了好友还相约“吃鸡”……
看来,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有在线上一边看电影一边交流的需求。当然,此项功能要注意影片版权问题,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其实啊,说是“私人影院”有些夸张,但这扇刚刚打开的窗户或许会带来一些新可能。在肖肖组织的这次观影中,有的朋友甚至已经想出了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有的独播剧收费挺贵,那用户能不能“拼团”开一个“影厅”,凑齐几个人一起看,均摊费用;再比如,影视剧、综艺中会出现一些物件,“影厅”中的带货达人是不是就能立刻抓住用户需求。《情人》中的法国少女头戴一顶男式的草编小礼帽,小蔡的女朋友就具有敏锐的时尚嗅觉,马上在淘宝搜到了同款。
小蔡脑洞大开,提出会不会由此诞生一个新的行业——“导影”?就像旅游有导游、博物馆有导览、读书有导读,在“组团”观影的过程中,由“导影”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巧妙地提醒其他人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提升观影体验;而不同的人术业有专攻,一个个专业影厅就这样慢慢建立,接下来,建立社群、组织活动、开设课程、还能带货……小蔡仿佛看到了一条金色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