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记者观察:“博物馆+”热起来,点亮民众文化生活

2020-04-14 11:49:39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作者:刘婧婷

“小恐龙在蛋壳里是什么样呢?”“这个小胚胎、小宝宝是十分有名的窃蛋龙”……北京自然博物馆讲解员高源自带“灵魂小教具”恐龙蛋的复原模型,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张劲硕一起向直播观众悉心讲解恐龙知识。

这是一场发生于4月12日20时的“博物馆奇妙夜探秘之旅”。摇头摆尾的机械恐龙、阵阵的吼叫声,让网友直呼进入了“侏罗纪公园”。

疫情发生后,全国博物馆纷纷闭馆或延迟开馆。线下打烊,线上“绽放”。众多博物馆跨界探索,+品牌、+VR、+直播,尝试将文化触角广泛延伸,“博物馆+”正在变成一种潮流,为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释放更多可能。

“博物馆+品牌”:联名秀创意,颜值与内涵并存

一位国风舞者,在镜头前蹁跹起舞,倒叙拍摄定格后,舞者又变回了现代女性。这个颜值与内涵兼具的创意广告的人物原型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千秋绝艳图》中的杨贵妃,画中共绘有历代知名女性57人。3月26日,这支国博与潘婷合作的广告在社交平台上线后,网友直呼“真好看”,视觉化呈现品牌创意与文化内涵,既实现了推广产品的目的,也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文物。

九色鹿是许多80后、90后的回忆,故事来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3月28日至4月7日,敦煌博物馆与全棉时代携手,根据特殊时况、品牌属性以及九色鹿的文化内涵,以“神鹿祈祥瑞,全棉守安康”为主题,通过海报、H5、短视频等形式整合传播,将敦煌文化IP与人们日常场景相结合,通过祈福的方式给人们解压,并传递品牌文化理念,实现与粉丝们的互动。此类联名秀创意的跨界合作,既丰富了品牌、产品的文化内涵,也让“高冷”的博物馆更加靠近年轻人。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接连出台政策,鼓励博物馆文化创意探索。《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的发布,也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相关授权工作进行了规范,其中特别指出,“被授权企业开发文创产品不得损害民族精神与社会公共利益,在设计、用材和工艺方面具有优良的质量,并确保设计的产品与博物馆声誉保持一致。”

当前,国内博物馆“新文创”市场仍是一片蓝海,优秀的创意永远是稀缺资源。艺术与商业也不是对立的,优秀的产品既可以雅俗共赏,也可以实现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齐飞。博物馆以IP授权形式与品牌展开合作、拍摄广告,将艺术价值、审美元素与产品功能相结合,这种“博物馆+品牌”的形式达到了增加产品附加值,传播博物馆品牌、文化内涵的双重目的。未来,对IP合理的开发与运营或将成为博物馆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博物馆+新技术”:闭馆不打烊,“云端”看展览

北京初雪时,朋友圈经常流传着银装素裹的故宫美图,市民也总想去下雪的故宫转转,看看红墙绿瓦被皑皑白雪覆盖。打开“全景故宫”,壮美紫禁城尽收眼底,也可切换到赏雪场景,领略不同季节、天气下的故宫,调到VR模式,还能拥有沉浸式体验。

“第一个全景故宫就已经欲罢不能”“感谢数字技术让人类文明和优秀文化离我们更近”……疫情期间,人民网经文旅部、国家文物局授权首发50场精美线上展览,助力宅家战“疫”,收获众多网友点赞。网上展览形式各异,既有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的常规线上展览,也有全景展览、3D虚拟展览等。

全景制作、虚拟现实等技术搭建了重塑时空的艺术,为无法到达现场的民众提供了观展的便利。

鼠首、牛首、虎首……通过“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虚拟展览,可看到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目前回归的七尊。此项展览的线下展于2019年9月17日在京开幕,至11月27日已结束。错过展期、或者没能现场参观的网友,可通过线上展“补课”,尽享数字技术带来的福利。

每一个线上展都是不同博物馆数字化探索的见证。4月13日,记者搜索国家文物局官网显示,“博物馆网上展览板块”已收录423个展览,其中,有148个虚拟展览。“博物馆+新技术”,让博物馆闭馆不打烊,展览逾期还能看,技术的发展让大家“各取所需”、随时观看,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即便疫情过去,这些活动和探索也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这让文博展览从线下走到线上,打破了常规观展的时空界限,可以更好地服务公众。

“博物馆+直播”:千万人次观看,讲解员变“网红”

“以前去故宫是看房子,这一次才是真正走进故宫啦。”清明节,600岁的故宫进行了2020年的首次直播,来自故宫宣教部的讲解员,实力科普故宫冷知识。4月5日首场直播仅人民网各平台累计就有1100多万人次观看。

如今,凭借网络展览提供的便利,“到场”已不再是欣赏艺术的门槛。“博物馆+直播”,让讲解员变身知识传播“网红”,专业的讲解弥合了大众与文物之间的文化鸿沟。通俗、接地气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将民众的好奇心变成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通往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门。

在西安,“拓片是什么?”网友随口一问,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讲解员白雪松就乐此不疲地唠起来,2小时的直播吸引了几十万人观看。博物馆直播热闹,网友看着开心。尤其疫情期间,各大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用户导流优势发起博物馆直播活动,吸引了全国几十家博物馆参与,获得了网友的好评。

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为博物馆的业态融合、数字博物馆的探索提供更多可能。疫情期间,尽管博物馆“线下关门”,却实现“线上开花”。未来期待“博物馆+”持续升温,博物馆文化以更多元的方式走近民众,继续点亮民众的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关俊龙】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