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在疾控火线,有一群追踪猎捕病毒的疾控卫士

2020-03-20 11:48:1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作者:伍晓阳 黎昌政 徐海波

原标题:在疾控火线,有一群追踪猎捕病毒的人

抗疫战场上,活跃着一群与病毒较量的疾控卫士。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检测病毒核酸、判定阴性阳性,他们为医疗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环境消杀、检测环境卫生,他们为重点场所撑起防护之盾;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他们为社区防控传递准确情报。

一个个疾控卫士,就像“侦察兵”,活跃在抗击疫情阻击战场,是打赢这场特殊战争不可缺少的力量,是攸关战疫胜败的幕后英雄。

离病毒最近的“病毒猎人”

“手握”病毒、“对视”病毒、“环绕”病毒……在湖北省疾控中心检测实验室,高度紧张的安静中,刘琳琳凝神静气开展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作为核酸检测员,她和同事们是离病毒最近的“病毒猎人”。

目前,她在抗疫一线已持续战斗两个多月。尽管过去13年的职业生涯都是跟传染病病原体打交道,但她表示,“这次的考验前所未有!”

病毒来势汹汹,疫情迅速扩散。早期在武汉各大医院,发热门诊人数暴增。许多病人不能及时收治,收治病人不能及时确诊。

早诊断、早治疗,尽快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成为关键一环。

“我们必须跟死神抢时间!”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所长江永忠说。所里全体检测人员24小时轮班,争分夺秒开展病毒核酸检测。

检测样本,从收样到反馈结果,需要经过灭活、核酸提取、试剂反应、结果判定等多个步骤。一批样本送进实验室,大概要4到6个小时出结果。

“检测员面临的风险很高,每天接触大量高致病性样本,实验操作还会产生气溶胶,气溶胶也有传播风险。”刘琳琳说。

核酸检测在P3实验室进行。检测人员进入P3实验室要全副武装:戴上N95口罩,穿上两到三层防护服,还要带上十几斤重的正压式呼吸器。

“时间长了会出现心慌、耳鸣,走出实验室,全身都湿透了。”刘琳琳说。检测任务最吃紧的时候,她曾连续工作36个小时。

检测人手不够,相近专业人员顶上。曾莹春博士的专业是微生物,她第一时间主动请战。她过生日当天深夜11点,正准备脱掉防护服下班,又紧急收到200多份样本,她将这些样本当成特殊“生日礼物”,连夜检测。

承担核酸检测的同时,湖北省疾控中心还密切监测病毒变异。

通过夜以继日的紧张工作,江永忠带领的团队获得新冠病毒纯培养并稳定传代,完成病毒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目前,专家团队正在进行更宽时间、更广地域样本的毒株分离培养及基因测序监测变异等工作。

“对病毒可能的变异情况进行监测比对,将为研发新冠病毒治疗药剂和优化检测试剂提供数据支撑。”江永忠说。

疫情如野火蔓延,病人数量不断增多,检测任务日益繁重。

全国各地疾控人纷纷递交“请战书”,誓言“不惧艰辛,背水一战”。来自全国疾控系统的20支检测队伍,紧急奔赴湖北17个市州对口支援。

缺人,支援人。2月1日,吉林省疾控中心驰援湖北的应急检测队员杨尧、齐鹏,抵达巴东县疾控中心。第二天起,巴东县疾控中心开展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样本不再需要送到恩施州。

缺设备,支援设备。重庆市向对口支援的孝感市捐赠5台PCR检测仪,支持孝感市妇幼保健院、第一人民医院等建设检测实验室。多方努力下,孝感市核酸检测能力从每天200多份提高到2500份以上。

在孝感市疾控中心,当地检测人员与中国疾控中心、重庆市疾控系统的支援人员并肩作战。近两个月没见过家人、体重减了10多斤的检测员喻珂说:“只要能打败病毒,这些都不是事儿。”

为重点场所撑起“防护之盾”

环境消杀是疾病防控的基础工作。

来自天津市南开区疾控中心的王楠,奉命赶到恩施州宣恩县指导环境消杀。

2月13日抵达后,他马不停蹄辗转于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和集中隔离点。一个多月来,他和同事们对9个卫生院和17个隔离点摸排了两轮以上。

2月18日一早,王楠从县城驻地出发,坐车前往80多公里外的椿木营乡。到达乡卫生院,他换上隔离衣,进入发热门诊,详细询问工作流程,查看分区布局,指导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指导医护人员开展消杀,参与终末消毒和各类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协助县疾控中心编制相关技术方案,重点关注看守所、福利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指导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王楠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我们看不见病毒,它随处都可能存在,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把防护网络织密一些,把防控措施做实做细。”王楠表示。

同为疾控人的谢曙光,是一名环境卫生检测专家。作为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监所环境卫生部主任,他带领的团队承担了很多传染病医院收治病人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检测环境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静压差4帕,再调一下通气阀门。”“换气次数11次,还不够。”……2月4日晚上7点,在刚刚建成的武汉火神山医院,谢曙光带着4名同事,快速检测每一间负压病房的环境指标。

此刻,火神山医院准备收治的第一批患者已在来医院的路上。“再搞快点!”谢曙光催促道。

25分钟后,第一批病房各项检测指标基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谢曙光说完,医护人员立刻把患者送进了病房。

“火神山医院建设任务紧急,从工程完工到收治病人之间只有半个小时,我们的检测必须争分夺秒。”他说。

“要提高患者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确保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安全,诊疗场所的环境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谢曙光说,环境卫生监测者相当于哨兵,是确定诊疗场所正常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环节,必不可少。

除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谢曙光还远程指导黄冈市中心医院、松滋市人民医院、大冶市人民医院等20多家医院开展传染病区改建。

他带领的团队,先后对500余台生物安全柜、200余个PCR实验室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为病毒核酸检测场所、设施确认环境安全。

谢曙光还参与了临时性收治医院改建技术文件的编写和审查,包括《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则》《关于方舱医院设计和改造的有关技术要求》等。

这些改造规范都是深夜完成修改审核,次日就发布。虽然忙得像打仗一样,但他说:“搞我们这个专业的,这个时候不上,那什么时候上!”

一个个环境消杀、环境卫生监测团队,就这样夜以继日,为湖北抗疫重点场所撑起防护之盾。

病毒侦探流调员

黄冈市蕲春县48岁的胡某,回想自己感染经历,仍觉得不可思议。

那是1月20日,他和一名同事并排走路,交谈了5分钟。1月23日,他出现发热、干咳、流涕、胸闷等症状,第二天被确诊。

“太厉害了!我自己都忘了的这次偶遇,被锁定为感染原因。”感染原因这么快神奇地被锁定,靠的是疾控中心“流调员”。

流调,指的是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防控非常关键的一环。流调员奋战在抗疫前线,搜索与病毒有关的蛛丝马迹,从感染者生活轨迹和社会活动中,找出其他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从而控制疫情扩散。

疫情发生以来,流调工作每天都在进行。截至3月15日24时,奋战在荆楚大地的流调员,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75503人。

时间就是生命。争取了时间,翔实的流调数据和实验室研究就能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争取了时间,每一项防控措施就能为更多人的健康提供保护;争取了时间,就能让更多一线医护人员减少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我们就是在跟病毒赛跑。”黄冈市疾控中心预防控制科科长王芬说,只有跑在病毒前面,把密切接触者找到并集中隔离,才能遏制传染。因此,对每名确诊和疑似病例的流调工作,必须在接报后24小时内完成。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

王芬说,有时候病人是躺着的,而且说话声音很小。流调员只有俯下身子,将耳朵靠近病人,才能听得清。虽然穿着防护服,但与病人如此近距离接触,难免让人心生忧惧。

为防病毒流出,带进隔离病房的调查物件都不允许带出来。每次现场流调,都是两人一组。一人在病房外等候。一人进入病房,将调查结果写在个案流调表上,透过病房玻璃,病房外同事用手机拍照,再带回去录入电脑。

这是一项还在继续、远未完结的工作。

“参加工作15年,这样严峻的考验前所未有。”孝感市孝南区疾控中心流调员黄亮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追踪病人的任务没有前期繁重。但这段时间,黄亮和同事要着重对此前流调中尚未查清楚的问题进行补充调查。

最近,他和同事就“破获”了一起农贸市场聚集性疫情。

在孝南区陡岗镇,有个区域确诊病例较多。他和同事在补充调查中,意外发现16个病例均有同一农贸市场暴露史,其中首发病例有武汉接触史,多次到农贸市场且未戴口罩,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4名摊贩、11名消费者被感染。

“这警示我们,农贸市场是新冠肺炎传播高危场所。”黄亮说,建议农贸市场开市前集中开展彻底消毒,并对摊贩建立健康监测机制。

艰苦奋战后,黄亮看到了胜利曙光。虽然像侦探一样破案会带来成就感,但严峻疫情让他心情沉重。他说:“希望这样的疫情一生只碰到这一次。”

总体上,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流调任务没有终结。

“目前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传播与致病规律还远未深入掌握,而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是把握这一疾病流行规律的最关键科学证据,是对进一步防控措施作出科学决策的最重要依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近日指出,“这一调查之重要,应当讲,无以复加。”

抗疫之战,疾控人仍在火线。


【责任编辑:范蓉】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