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2020-01-20 16:07:26 来源:记者观察作者:王亚晶

2002年9月的某一天,我上小学了,妈妈为此给我做了新书包,淡黄色的书包,上面还绣了两朵白色的小花,我很开心。我把书包挂在书桌上,同桌的男生把它扔到地上,他嫌弃我长得丑,并在桌子上画了条“三八线”,告诉我:不要越界。从此“不要越界”四个字成了我小学时期的生存指南,我每天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活在恐惧之中。我害怕,怕同桌的一顿打骂,怕他联合其他同学一起嘲笑我,怕他们给我起绰号,但其实我更怕的是他们不理我。

2008年,我进入了初中,13岁的我以为来到一个新环境,那么一切就都会结束,殊不知生活就是变本加厉的反复。可能嘲笑与奚落对初中生来说太过“小儿科”,他们换了一种方式,他们找我“借钱”,不借就处处诋毁我。我借出去的钱总是有去无回,但谩骂声却有增无减。我每天都不停地问自己,问别人,“为什么偏偏是我?”但除了疑问,我还能怎么样呢。

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这是校园暴力,也没有想过告诉家长和老师,可能是胆小,也可能是不信任,更可能是在他们眼里,这并不是一件多了不得的大事。幸好后来,我的高中和大学生活过得轻松有趣,我以为一切已经过去,有些事情我可能不会再记起,直到我看了《少年的你》。当得知影片是关于校园暴力时,我自认为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看完电影的那一刻,我明白,有些事可能要跟随我们一辈子。

在上学时,我们或多或少会有类似的遭遇,在少不更事的年纪,玩笑也好,恶作剧也罢,无论是调皮亦或故意,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流过血的伤口已经结痂,但始终是记忆中的痛点。当我们开始回忆,能够想起的不仅是施暴者扭曲的面孔,还有旁人冷漠的眼光和举止。

我在想,如果那个时候,当那个男生扔我书包的时候,有人会帮我捡起来,当那个女孩问我要钱的时候,有人会站出来制止,那么我会不会不用在正青春的年纪过得如此惶恐和卑微,可惜没有如果,我并没有遇到那个人。所以,《少年的你》的宣传文案很是打动我心,“总有一个人是少年的你,希望屏幕前每一个陷入无助和迷茫的人,都能寻得属于自己的依托与希望,也希望,我们都能坚定地成为一个温暖的人,尽管希望渺茫,依然借你以光。”

我也希望,每一个挣扎在校园暴力中的孩子都能遇到一个少年的你,不必为你身陷牢狱,不必为你牺牲自己,只需要带你去追、去闯、去乘风破浪,能让你看见光;我更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少年的你,因为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保护世界

故事的开始,高三学生胡小蝶因不堪同学的校园欺凌而跳楼身亡,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什么你们不帮帮我”,然后义无反顾地朝天台走去。有人因暴力死去,但暴力还在继续,那些欺负过她的同学们或许出于无知,或许盲目跟风,又或许是懦弱让他们不敢愧疚,他们有的忙着围观拍照,有的忙着推卸责任。只有女主角陈念,因为不忍,走上前,用自己的校服给她盖上脸。结果,就因为这一个善举,陈念就成了某些同学眼中的“异类”,她成为了下一个被凌霸的对象。

有人给她的座位上倒墨水,其他同学不敢反对,他们害怕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体育课传球时,大家默契地避开了这个人,全然当她不存在;当她被人推下楼梯时,同学们惊呼的声音里,“你怎么走路不长眼睛”的嘲笑盖过了“你怎么样了”的担心;她揭发同学间的霸凌行为后,施暴者被停学、班主任遭调走……班主任在临走前告诉她:“你做得对,陈念,你要相信自己做得对。”这句“你做得对”让陈念抛掉满腹委屈,可是,很少有同学觉得陈念勇敢,相反怪她,抱怨因为她换掉了班主任,陈念又陷入了自责。

陈念在单亲家庭长大,母亲卖三无产品,欠了一堆债,长期不敢回家,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走在马路上。遭遇霸凌的时候,陈念无人可以诉说,也没有人可以保护。幸好,她遇到了男主角小北。小北是个小混混,被父母抛弃,辍学打架,在底层讨生活,信奉着“丛林法则”。在一次被别的小混混暴打的时候,陈念救了他。从此,两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开始了彼此温暖和救赎的历程。

陈念遇到小北,或许就是生命的本能,想牢牢抓住这根稻草,陈念让小北保护她。面对这个柔弱的女孩,可能是少年意气,也可能是懵懂的喜欢,小北答应了。从此,不管刮风下雨,小北护送着陈念上下学,但怕对陈念影响不好,不和她并肩走。陈念不解,说自己不在意。小北说:“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起伏的坡路上,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平坦的大道上,一个在左,一个在右。路灯下,两个孤独的影子相互依偎。

星空下,小北问陈念以后想做什么。陈念说:“读书、考试、上好学校,想变成最聪明的人,如果可以的话,保护全世界。”小北看着她,认真地说:“那说好了,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两个历经苦难的少年并没有对世界充满敌意,在遭受暴力和恶意之后,他们想做的竟然还是保护世界。没想到,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成了这个少年对陈念,也是对这个世界做出的最珍重的承诺。这个时候,距离陈念高考只剩不到十天了。

年少时,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改变世界,甚至保护世界,长大后发现,只要世界没有改变我们已经是万幸了。就像在筹拍这部电影时,导演也曾困惑,“到底想通过电影表达什么,要为孩子们留下什么?”后来,他找到了答案:为了别人。是呀,如果每个人都抱有一点为了别人好的心态,那么接下来的一切就都不会发生了,可能世界会再美好一点。

电影做到了,它将答案呈现给了我们,让我们依然愿意相信少年意气,就是知道即使不能改变世界,但如果每个人只要努力一点点,就可以保护世界。

未来不死

电影里,带头霸凌陈念的是她的同班同学魏莱,在某一个晚上,小北没来得及护送陈念放学,魏莱带着人在一个小巷子堵住了陈念,剪去了她的头发,脱掉了她的衣服,扇了耳光,拍了视频。饱受折磨的陈念为了近在咫尺的高考,不想惹事,没有报警,她把头发剃掉,内心只有一个念头:通过高考走出去。可惜,命运一贯会开玩笑,高考前,魏莱找到陈念,她怕陈念毁了她的高考,跪下来苦苦哀求陈念不要报警,她一步步激怒陈念,陈念失手将她推下楼梯。魏莱死了,未来也死了。至此,电影走上了高潮部分。

为了帮陈念,小北做了一个局,想把自己送进监狱,替陈念顶罪。陈念不肯,小北说:“我这个人什么也不是,没脑子,没钱,也没有未来,可是我喜欢一个人,就要给她最好的结局。”这就是小北,一个少年,能够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小北转移尸体,挖坑埋尸,故意留下证据,为了让陈念和自己把这个局完成,小北对陈念说:“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所以,陈念和小北在接受审讯时才会那么默契,那是一种溶于骨血的心有灵犀,他们两个,必须有一个要走出去,小北愿意为陈念顶罪,陈念带着小北的希望走出去。

高考的那一天,在陈念去高考的路上,小北在每一个电线杆上都绑满了小雏菊,在暴雨里,小雏菊是那么明媚纯净。恰如少年对陈念的守护,恰如小北的爱,那是爱情,但更高于爱情,他愿意为输赢对错拼尽全力,愿意为爱牺牲自己。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浪漫,从最深的绝望中开出花朵。

高考结束,东窗事发,在被捕之前,小北那句嘶吼的“想活命就闭嘴”又包含了多少深意,他在让陈念闭嘴,他想让陈念记住那句“我们两个人,必须有一个人走出去”。可惜少年对抗世界的方式总是稍显拙劣和幼稚,电影里那个叫做郑易的男警官看出破绽,他骗陈念说小北被判了死刑,陈念的内心防线终于崩溃,她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带着这份顶罪的“馈赠”度过余生。正如郑易所说:“如果真有人冤枉替她蹲几十年牢,那她这辈子就毁了。”其实,就算最后陈念成功走出去,我们也不难猜想她和小北最后的结局——陈念或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感,或为了放过自己而变得麻木、自私。若干年后,名牌大学毕业,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小北刑满释放,完全不平等的状况,他们是否还能像当初的少年一样?所以,当她自首后和小北隔着监狱的玻璃窗默默流泪时,未来并没有死,相反,没有罪恶感的未来才会一身轻松。

在我看来,电影里的每个人都代表着一种含意,陈念代表成年,魏莱代表未来,小北代表希望,郑易代表正义。陈念在成年的十字路口遭受到了魏莱的暴力,失手杀死魏莱,遇见少年小北和警察郑易。其实,在成年的这一路上,未来没死,少年依旧美丽,希望就在那里,正义也不会缺席。

我知道,还有很多孩子都有像陈念一样的遭遇,因为我亲身经历。他们有的已经走出来,有的还深陷在校园暴力的漩涡里。他们渴望有一个少年的你能带他们走出去,她们渴望未来,也渴望正义。可能他们中有的人永远也不会遇见小北,但一定会有更温暖的人来照亮他们的余生。若干年后再回想,他们对于那些霸凌或多或少已经忘记,但永远不会忘记,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后记

关于《少年的你》,《人民日报》评论如下:

“电影《少年的你》上映,把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相比剧情,现实更残酷。校园角落里的暴力,可谓不少人的童年噩梦,甚至是一生难以走出的牢笼。小孩子无知无畏,社会不能听之任之。‘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少年意气固然可贵,面对校园凌霸,更有零容忍的态度、切实有力的行动。”

当然,为你顶罪坐牢的行为要坚决杜绝,但给你带去希望的善意一定要提倡。

《少年的你》揭露了社会深层的校园欺凌问题。事实上,校园暴力是一个极度现实又普遍的社会现象。调查显示我们国家87%的青少年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比例……可以说全中国所有的青少年没有亲身经历也必然目睹过。言语侮辱,人身攻击,恐吓人肉,身体冲撞……都是校园暴力。施暴者有时候甚至是老师、家长眼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更可怕的是,身边的同学有时还会默许此情况,不予制止。面对此现象,作为受害者,一定要告诉家长、老师,学会信任他们,要相信未来和正义;作为普通大众,如果大家因为这部电影,对情绪沮丧的孩子多一点关心,也不再主动与同龄人发生冲突,少那么一点点的恶,多那么一点点的善,那就足够。

我们不能天真地说电影可以改变世界,但如果它可以改变你看待校园暴力的态度、或是你看待你自己生活的态度,那么它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变你。当千千万万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时,真正的改变才会开始发生。


【责任编辑:范蓉】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