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常常被人们拿来说明读好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读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著作。
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曾一度遭遇新型阅读方式的强大挑战;而短视频平台等的兴起,也在相当程度上分走了人们的业余时间:《2019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过4亿。
因此,有不少人感叹,“读屏时代”来了,你还会经常翻翻纸质书吗?
被短视频、直播“挤占”的业余生活
说到读纸质书,90后黄芸回忆了一下,上次翻像《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名著纸质书,还是两年前。
“看经典著作最频繁时是高中和大学,工作后只看过两次《红楼梦》。”目前黄芸每天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大概40分钟,“经管类、小说类讲故事的偏多。严肃文学确实有所减少。”
在这40分钟的阅读时间里,还有一部分是花在了读电子书上。尤其近两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火爆,她的业余时间迅速被占据,“我会刷抖音,也会看B站。”
“我也喜欢看直播,比如李子柒,画面很唯美,看着既是享受又很解压。”黄芸解释,但视频一刷起来,很快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从早些年的MP4等,到后来的电子书阅读器,再到现在的手机,她真实感受到,读屏时间越来越来长,“纸质书还是会看,但尤其是经典著作,确实翻得少了。”
刷微博、追剧……读书不再是业余唯一选择?
和黄芸一样,在某企业工作的刘晨花在“读屏”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只不过,主要是刷微博、追剧。
“工作一天总会觉得很疲惫,就想看点视频能让自己心情迅速放松下来,例如喜剧片或电影。”她承认,纸书尤其是经典著作看得少了,转为关注育儿书和绘本。
更多时候,她会选择看电子书,把通勤路上的时间利用起来,平时也仍然尽可能留出一部分时间给纸书,“我买到了新版的《名利场》,看完影视剧后,就想看看原著。”
“我的阅读习惯不太好,爱阅读的人也还是会买纸质书。我有个朋友,看完电子书后,也会专门买纸质书收藏。”刘晨认为,不管是不是读屏时代,真正爱看书的人总都会看。
对“读屏”,或许无须过于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读屏”确实占据了人们不少休闲时间,但爱书的人仍然在读书。
而且,日前公布的《2019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同比上升14.4%,码洋规模达1022.7亿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仍然有许多人愿意为纸质书买单。
“相对于看书,短视频、直播能带来比较直接的视觉感官刺激,可能更容易令人接受和‘上瘾’。 ”冯小慧也发现,身边愿意读屏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地铁上能看到大家在看手机,不能说没有在读电子书,但我看到的是刷视频的更多。”
但冯小慧觉得,不用对“读屏”太紧张,主要看读得是什么内容,“好内容还是有吸引力,从纸质书到阅读器或各种屏幕,实际是一个阅读载体的转化,就看怎么去利用。”
在她看来,纸书自然有自己的无可替代的特质,除了令阅读可以更加深入意外,比如书页的设计装帧等等,以及纸张的触感能给读者带来许多独特的体验。
“纸质书”的前路:今天依然有市场
无论是何种载体,阅读无疑应该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也曾被人比喻为“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而纸质书阅读,在今天仍然重要。
“相对于看屏幕,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表示。
对读屏时代阅读以及纸质书的现状,徐升国并不意外,但他认为,传统的纸书拥有市场,尤其是年轻人,在信息急速变化的时代,急需学习更新知识储备,除了阅读一些偏娱乐性内容外,对经典名著仍有刚性需求。
他也建议,无须把对纸质书的关注点放在“读屏”的“此消彼长”上,在提升数字化阅读和手机阅读的深度内容的同时,可以多举办有趣的读书活动,“加大读书活动举办力度,保持阅读的稳定乃至增长。”(黄芸、刘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