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4月22日电(唐科伟 秦鹏程)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而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成为推动这一绿色变革的关键力量。为全面落实“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的发展思路,解决车主充电难题,自2023年起,沁源县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为群众绿色出行“赋能续航”,一幅绿色出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沁源县能源局一级主任科员郭兰军向笔者介绍到:“截至目前,沁源县已安装近200台充电桩,广泛覆盖60个行政村、118个建制村以及8个社区,实现了12个乡镇的全面覆盖。像法中、琴泉村等地,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沿着国道241,位于交口官军村的充电站格外引人注目。官军村地处国道241旁,重卡车流量大,在此建设充电站意义重大。该充电站配备10台双枪直流充电桩,能为过往车辆及时补充电能,充满一辆车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今后,沁源县还将以241国道和341国道为骨架,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满足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同时,煤矿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和旅游景区等地也将建设一批充电设施,沁新下庄停车场充电站、灵空山景区停车场充电站都在规划之列”郭兰军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
在县城,禧樾府小区外的充电站也为居民提供了极大便利。据了解,该充电站于2024年7月动工建设,10月便建成投运,拥有6座双枪交流充电桩,最大可同时满足12台120千瓦的充电需求,充满一辆车同样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郭兰军透露“未来还计划在怡沁超市、西环路北停车场、红旗商场对面等地建设充电站,逐步覆盖公共区域、居住小区、交通枢纽等场景,持续优化车桩比”。沁源县的充电设施建设目标宏伟,在现有基础上,全县规划建设37座充电站、2座重卡换电站,充电桩总数将达到752台,车桩比达到1.9:1,充电服务距离小于10公里。郭道换电站、王和镇重卡充电站、中峪重卡充电站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沁源县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难题将迎刃而解。这不仅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提供有力支持,还将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助力“绿色低碳沁源”建设,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打下坚实基础。从县域到乡镇,沁源县正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编织一张便捷高效的“极速补能网”,让绿色出行成为现实,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格”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