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3月14日电(施福瑞)3月13日下午,阳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阳泉市12315投诉举报中心主任刘俊平就2024年该市消费投诉十大热点进行了重点介绍。
据悉,2024年,阳泉市各级12315机构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共计35780件,同比减少4.56%。其中,咨询20460件,占受理总量的57%;投诉12259件,占受理总量的34%;举报3061件,占受理总量的9%;争议金额1048.03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1.5万元。
经过梳理分析,2024年阳泉市消费投诉呈现以下热点:
热点一 一般食品类
全年共计受理3822件,占受理总量的31.18%。
主要表现:购买的食品过期、变质或含有异物;食品外包装信息不完整或为“三无”产品;销售商品实际收取的价格与标签不相符;优惠活动与宣传承诺不符等。也有少量投诉反映商家的计量不准,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消费提示: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选择证照齐全、有经营资格、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场所选购新鲜的食品。购买食品的时候,查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留意不可贪图便宜购买“三无”食品。在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等订购食品要注意查看商家的食品安全相关证照及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热点二 餐饮和住宿服务类
全年共计受理978件,占受理总量的7.98%。
主要表现:餐饮场所环境较差,食品中掺杂异物;餐厅包厢设置最低消费,商家未明码标价;服务态度恶劣等。部分酒店、宾馆与平台宣传不符,服务态度差强人意;退房结账时商家临时加价,或扣取不合理费用等。
消费提示:就餐时尽量选择证照齐全、内外环境整洁的饭店、餐馆就餐。预订酒店、宾馆查看是否允许退订的问题,以及退订的时间限定,避免预订费用不能退或不能全额退款的情况发生。
热点三 服装、鞋帽类
全年共计受理940件,占受理总量的7.67%。
主要表现:购买服装、鞋帽、箱包等商家拒绝退换货;商品质量不合格,服装起球开线、鞋面开裂或尺码不合适,商家拒绝履行三包义务;网购商品存在售后问题,拖延发货或虚假发货。
消费提示:尽量选择正规商场购买服装、鞋帽类商品。付款前仔细检查商品是否存在瑕疵,保留好购物小票等消费凭证。如发现问题及时拍照保留证据,出现质量问题时可据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热点四 家居用品类
全年共计受理674件,占受理总量的5.50%。
主要表现:购买或定制的家居用品材质、尺寸样式存在差异;商家以次充好、购买的家具不符合双方约定的质量标准,家具质量低劣;部分商家不履行“三包”义务,消费者退货、换货、维修难;消费者交付订金后因各种原因不愿购买时,商家不予退款。
消费提示:在购买家居用品时将内容细化并写到合同中,包括商品的材料、颜色、尺寸、规格、计价方式、交付时间、质保期限、售后服务标准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在收货时应当仔细查验家具的样式、颜色、材质等是否与约定、设计图相符。同时查看购买的家具是否有相关质量检验证明,零部件是否缺损,板材是否开裂。
热点五 销售服务类
全年共计受理518件,占受理总量的4.23%。
主要表现:预付卡因商家关门、闭店等原因,无法办理退卡退费;商家新店开门或促销期间,承诺的优惠活动不予兑现;销售的商品和售后服务存在问题,个别经营者采取推诿、搪塞等方法规避“三包”责任等。
消费提示:消费者办理预付卡时一定要慎重,核实经营者的注册信息等。签订协议时查看合同有无不公平条款,谨慎办理大额预付消费卡。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看清书面合同,仔细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在持卡消费时,若发现商家异常情况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热点六 美容、美发、洗浴服务类
全年共计受理461件,占受理总量的3.76%。
主要表现:美容店、美发店、洗浴中心等储值卡在消费中限定使用条件、商家关门闭店后,不予退还卡内余额。美发店存在虚假宣传,染发、烫发后与预期效果不符合。美容院片面夸大美容产品或美容效果;或实行“会员制”模式,以办卡打折优惠吸引消费者办理会员卡,以“打折”或“免费美容”诱导消费者,在服务过程中变相强制消费;商家不履行约定和承诺、不平等条款限制消费者权利、擅自关门歇业甚至卷款跑路终止服务等问题。
消费提示:广大消费者购买服务时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产品和服务,适度购买、理性充值,不要因为高折扣而忽视潜在风险,充值时金额不宜过大,并尽快在约定时间内消费完卡内余额。不可轻信商家的广告宣传效果和口头承诺,办卡时,要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明确使用细则,避免发生纠纷后索赔无据。发生消费争议的可以寻求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提供相关凭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热点七 化妆品类
全年共计受理369件,占受理总量的3.01%。
主要表现:购买不符合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化妆品;商家销售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化妆品和销售化妆品标识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购买的化妆品无中文标识或者商家过分夸大产品功效。
消费提示: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要选择证照齐全、正规的商城、店铺,或者是正规的网络平台;购买化妆品时,要结合自身肤质和需求,科学理性地选择适合的产品,不要被“快速见效”“七日白”“医学护肤”等非法宣传忽悠。另外,消字号、械字号等产品不属于化妆品。
热点八 交通工具类
全年共计受理365件,占受理总量的2.98%。
主要表现:新购汽车存在质量问题商家不予处理;车况与商家描述不符;维修更换零件或者保养等收取费用不合理;强制要求店内加装或购买保险;消费者在销售人员的极力推荐下,迅速支付订金,后续因机动车性能、型号等因素与自己预期不符,商家不予退还订金,与商家产生订金纠纷等。
消费提示: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要进行比较,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多方了解车型的质量和口碑,对存在设计缺陷及品控口碑不佳的车型要谨慎考虑。在购买车辆时,应要求经营者对车辆做出真实全面的介绍,并向商家详细了解汽车的各种配置、收费标准、维修保养、退款约定等重要信息,妥善保留有关购车广告宣传、购车规则、支付凭证等。
热点九 通讯产品类
全年共计受理337件,占受理总量的2.75%。
主要表现:虚假宣传误导,夸大通讯产品性能;质量参差不齐,使用一段时间出现频繁卡顿、信号差;售后服务欠缺,商家推诿责任,维修不及时;部分商家以低价活动为由,售卖劣质产品;商家通过激活产品为消费者私自绑定APP账号等。
消费提示:谨慎选择产品,优先选择知名品牌和正规渠道。查看产品认证标志,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理性看待宣传,对于商家宣传要保持理性,可对比不同品牌类似产品参数,到线下实体店体验真机。了解售后政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热点十 文化、娱乐服务类
全年共计受理307件,占受理总量的2.50%。
主要表现:虚假宣传,一些文化娱乐场所或服务机构夸大宣传服务内容或效果;部分商家设置不合理的消费规则,如KTV存在强制最低消费,旅游景区内的一些消费项目标价不明,结账时价格远超预期;安全隐患,一些娱乐场所设施老化未及时维护,易导致消费者受伤。
消费提示:提前了解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查看消费者评价、咨询身边朋友等方式,了解商家口碑和信誉。 保留消费证据,保留好消费凭证,如发票、收据、电子支付记录、合同等,以便在出现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自身安全,在娱乐场所消费前,注意观察设施设备是否安全,有无安全警示标识。
刘俊平表示,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及时索要正规票据,如发票、收据、合同、消费明细、购物记录等相关消费凭证。如发生消费纠纷,可先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或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反映,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