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3月12日电(宿义 刘慧君)3月12日,朔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朔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文建华,朔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文国,朔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晓东,朔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军向大家介绍该市近年来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朔州是三北防护林建设区,是黄河“几字弯”攻坚区,是维系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朔州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谋划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新路子。
聚焦“林资源”增绿添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持续不懈“扩绿”,装扮美丽朔州新容颜。一是绿化先行,以年均30万亩的速度强势推进国土绿化,2015-2024年共完成营造林330.1万亩,全市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分别达到395.18万亩、358.02万亩。特别是朔城区将境内洪涛山、西山、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连为一体,形成了总长度130公里的生态长廊,成为全市最靓丽、最壮观的绿色风景线。二是彩化并行,针对纯林多混交少、针叶多阔叶少的实际,要求所有绿化工程都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同时加大彩叶树、花灌木的种植比例,近几年全市新造林中彩叶树占比达到20%。在通道绿化上体现比较明显,西山森林大道、南山生态路已经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三是财化同行,优先发展经济林,按照“小灌木大产业”的思路,放手发展杏、李、小杂果等传统经济林,扩大沙棘、连翘种植面积,探索引进欧李、文冠果等新品种。近几年,全市每年都要种植经济林5万亩以上,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54.26万亩。
聚焦“林安全”管绿护绿。不遗余力“护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森林资源,像对待生命一样守护绿水青山。一是严格林政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林草地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完善公益诉讼和行刑衔接机制,结合森林督查和卫片执法下发的疑似图斑,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打击惩治力度,近两年森林督查违法案件总数和违法侵占林地面积呈“双下降”趋势。二是严抓病虫害防治。突出早春冻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全市连续5年没有发生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成灾事件。三是严管野生动植物保护。注重栖息地生态修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85%以上,脊椎动物和维管束植物比2014年分别增加30%和17%。四是严防森林草原火灾。坚持早安排、早部署,严管火、严控人,抓宣传、抓督查,集中力量严控林区野外用火行为,全市连续四年没有发生森林草原火灾事故。首先建设林火视频监控,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投资560万元,利用铁塔公司丰富的塔站资源,在全市范围建设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安装3-8公里双光谱红外热成像摄像机115个,监控范围达到300万亩,基本实现重点林区监控全覆盖。其次组建市级防火专业队。从18-30周岁退役军人中择优录用,组建了88人的市级森林草原防火专业队,队员工资参照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执行,缴纳“五险一金”。同时配备风力灭火机、油锯、割灌机、高压细水雾、手抬泵、接力泵、水带、蓄水坛等“风力灭火”和“以水灭火”装备,成为晋北地区一支重要的防灭火专业力量。第三建设无人机巡护平台。在朔城区赤谷村、东梁哇村、平鲁区窝窝会村部署3个无人机自动巡护平台,对方圆10公里范围内进行24小时火情侦查,进一步拓展“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管牢管住林区野外用火行为。目前平台基本建成,正在申报航线。
聚焦“林产品”用绿活绿。坚持“林长治林”,守正创新“兴绿”,持续做大林草产业,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价值转化通道。一是坚持林长引领。更加注重发挥各级林长引领推动作用,出台《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提请总林长签发《关于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令》《关于全面加强三北工程建设的令》《关于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令》《关于切实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令》,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利好政策。市人大审议通过《朔州市森林资源管理条例》,市政协召开关森委第一次会议,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以实际行动种下生态文明的希望,浇灌美丽朔州的梦想。二是注重改革推动。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包联机制,把右玉县作为试点先行先试,协助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推进林权融资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督促林业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加快档案整理核查,截至去年年底全市颁发林权不动产证书872本,涉及林地1.27万亩。同时,积极推动“百场带千村”活动,解决就业215人,农民增收380万元。三是强化生态保护,编制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修改完善山阴县广武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完成山阴桑干河国家级重要湿地验收工作。开展“网盾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完成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同时,及时对建设项目用地与各类自然保护地重叠情况进行核查复核,保障重大项目及时落地。
拓展林草产业,在放手发展经济林的同时,重点发展林药、林花、林菌、林禽等模式,提高林下经济综合效益。积极推进沙棘、黄芪、玫瑰等深加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开发独具朔州特色的森林康养文创产品,去年全市生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