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月3日电(贾亚鹏)《我是刑警》正在如火如荼地播出,剧中基层刑警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眼前的陈华强是古交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他目光如炬,思维敏捷,走路带风。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他十分注重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疑点。正是由于心细如发的作风,使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案”在他这里得以攻破。
“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陈华强的话语掷地有声。他先后在经侦、刑侦一线工作,以过硬的业务素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敢于担当的作风品质,一步步成长为打击犯罪的破案能手。12年从警生涯,共侦办刑事案件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人。因成绩突出,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日前,陈华强被评为2024山西公安“最美基层民警”。
心细如发办铁案
1989年出生的陈华强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虽然大学专业和警察不沾边,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从警决心。大学毕业后,陈华强前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继续深造,在侦查专业学习两年。2012年7月,他光荣加入警队,先后在经侦大队和刑侦大队工作。
说起这个“跨界”,陈华强坦言,“经侦是搞案子,刑侦是破案子,二者区别非常大,无论是案件分析、侦查技巧都不一样,所以我必须要不断学习,向经验丰富的老民警请教,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那是一起古交市某公司贷款诈骗200万元的重大案件。在接到案件后,陈华强迅速受理、审查。因为贷款发放时间久远,给取证带来极大困难。与暴力犯罪案件不同,经侦案件,嫌疑人往往属于高智商犯罪,因此,固定证据非常关键。
陈华强从贷款档案入手,一页页、一行行地查找可能影响贷款收回的线索。通过对线索的收集,他克服取证困难,在收集到完整证据的同时,陈华强迅速组织力量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控制、抓捕。嫌疑人到案后,他又亲自审讯,政策攻心,追赃挽损,彻底击退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最终,嫌疑人委托家属将500余万元贷款本息全部偿还。
勇于担当,心细如丝。只要是他主办的案件,他都力争从立案、传唤、讯问、取证,到最后整理案卷,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在经侦大队,陈华强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他总能保持头脑冷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抽丝剥茧,逐步揭开犯罪分子的真面目。
逐梦刑警勇担当
如果说经侦民警是在打击经济犯罪的战场上,以广博的经济知识为利刃,以严明的法律为后盾,让数字开口说话,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那么刑侦民警,更多的是直面暴力犯罪分子,与其不断斗智斗勇和惊心动魄的较量。
2024年,陈华强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岗——调入刑侦大队。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加入刑警队后,陈华强就碰上一起恶性案件。这起案件,在他的主侦下,从案发到抓捕仅用10小时。
即便已经过去半年时间,提起这个案子的侦办过程,陈华强依然记忆犹新。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个重要线索,他都不放过。经过大量侦查走访,汇总分析各类数据,最终确定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在抓捕工作中,陈华强更是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连续作战精神,全力追捕犯罪嫌疑人。
不论是从前的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还是恶性案件,陈华强都能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充分体现了人民警察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良好素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身上有股子韧劲,有沉下心研究案件的定力和耐心,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特别难得。”古交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苗青梅这样评价。
诸多成绩的背后,是坚守,是智慧,更是恒心。从警12年,陈华强出差时间占工作时长的一大半,节假日加班已成习惯,熬夜办案更是常态。“既然选择了警察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奉献与担当。”陈华强表示,对于工作,他尽心尽责、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