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月2日电(施福瑞 通讯员 陶旭红)为进一步规范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华阳集团太行物业公司在吸取近期火灾事故教训的基础上,针对辖区1302辆电动车采取有效措施攻坚除患,有效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确保广大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广泛宣传引导,筑牢安全“防火墙”
结合“入户登记 上门服务”行动,华阳集团太行物业公司组织消防应急专题宣讲,向业主普及应对突发火灾事故和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推动辖区内禁止改装电动车、禁止在过道堆放杂物堵塞安全出口、禁止在建筑内的首层门厅、共用走廊、疏散通道、楼梯间(门洞口)、楼层楼道、地下车库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和飞线充电、严禁将电瓶拆卸后带至家中充电,形成“车不入户、集中停放、安全充电”的治理氛围。太行物业客服中心通过微信群、告示张贴等形式就《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暂行规定》《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内容,告知业主加强电动车安全管理各项措施,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转发宣传消防知识科普视频,普及电动车违规充电导致的危害及后果,以案示警,引导居民从自身做起,杜绝违规行为,最大限度争取业主的理解和支持,为预防和遏制电动车火灾、维护公共安全,创造舒心、安全的居住环境。
堵疏有机结合 织密安全“防护网”
集团公司防火办、公司工程安监技术中心、防火办联合对物业公司所辖区域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隐患拉网式巡查
联合检查组就太行物业公司消防通道及消防设施进行安全巡查
形成“堵”的压力。太行物业公司对辖区电梯轿厢进行改造,加装了电动车阻车系统,通过利用先进技术精准识别电动车或电瓶,一旦有居民违规将电动车或电瓶带入电梯,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语音提示电瓶严禁入电梯,从而确保电动车登门入户,从根本上消除了火灾隐患。在此过程中,太行物业公司特邀集团公司防火办、公司工程安监技术中心、公司防火办,对所辖区域开展消防隐患拉网式巡查,组织客服中心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热心党员等多股力量,化身安全隐患“排查员”,按照“边检查、边指导、边宣传”的方式深入地下车库、小区死角盲区、出租商铺等区域场所开展电动车停放、充电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耐心向居民讲解电动车引起火灾的危害及如何防范火灾,劝导居民主动将电动车推出楼道;就室外消防栓、泵房控制室、水泵接合器保养情况等关键领域进行安全巡查;对堵塞安全出口、电动车上楼、“飞线充电”等问题进行全面清理,督促物业公司做好消防通道及消防设施的定期巡查,形成警示效果。
太行物业公司加装了电动车统一集中存放及智慧充电系统,通过明确责任人、加装隔离板和灭火球进一步提升了安全保障
落实“疏”的举措。太行物业公司以因地制宜、满足安全、统筹解决为原则,积极推动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应建尽建”,各小区详尽摸排业主现有电动车实际情况,并建档登记,确保底子清、情况明;在征求各方建议的基础上,太行物业公司充分利用“边角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区,在所辖4个小区设置智能充电桩8处600多个,合理配置用电装置和消防设施,提供专业化服务。在此基础上,太行物业公司合理确定改造方案,并结合业主意愿增设充电口,特别加装隔离板和灭火球,防止火灾蔓延到其他区域,为灭火和救援争取宝贵时间,有效降低突发火灾造成的损失。在满足业主电动车集中停放的同时,切实缓解电动自行车临时停放难、停放无序、充电难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安全保障,得到了业主的一致称赞。
实景消防演练,增强群众安全感
太行物业公司在太原悦泉苑小区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模拟消防演练
“楼道起火冒烟,火灾未蔓延的情况下,切勿盲目逃生,关好门窗在房间等待救援比盲目逃生更加安全……”在太原悦泉苑小区内,模拟普通居民房电动车楼道充电起火的实验正在紧张进行。据观察,1楼楼道的电动车在产生烟雾后不到7秒,明火即开始燃烧,并迅速蔓延到电动车其他部件,同时伴有剧烈浓烟迅速向上蹿升。
管理人员发现火情后,迅速报警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现场指挥人员密切关注演练进展,全体员工就灭火器、防火毯等消防器材操作进行实战演练,在对初期火情进行扑救的过程中介绍注意事项,确保参与者熟练掌握手提式灭火器和防毒面罩等消防产品的使用方法,有效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
太行物业公司就消防演练进行总结,确保消防器材使用“人人过关”
现场指挥人员就参与人员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了在应对火灾时要保持冷静、迅速行动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电动自行车火灾危险性,熟练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常识,提高自身防护能力,达到提升安全意识的实际成效。本次消防演练不仅提高了物业公司员工对电动车火灾的应对能力,也加强了物业管理者和业主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下一步,华阳集团太行公司将电动自行车管理纳入物业考核重要内容,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贯彻执行消防安全防范措施,推进消防安全科普教育,持续加强消防应急演练和安全培训工作,强化日常管理,加强巡查力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问题“反弹”,以“须臾不可放松”的紧迫感持续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着力建立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切实营造和谐安全的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