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创建以来,全线消除高风险路段,中风险路段占比控制在8.8%,交通事故起数下降56.3%。”12月11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九场新闻发布会,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段新源介绍了山西高速公路“平安示范路”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省交通运输厅选择青银高速公路吕梁段为切入点,着力探索适合山区低标准重载大交通量高速公路的“平安示范路”建设模式,推动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主要做法:
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针对大流量交通与高事故率,在道路本质安全方面发力。一是对路基路面、桥梁隧道重点提升,创新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如应用路面热再生处治技术处理6.7万平方米病害,重新施划10.39万平方米标线,铺设抗凝冰沥青路面,改造多座桥梁桥面铺装,修补隧道瓷砖并升级照明系统,完成服务区安全风险评估与全面升级改造。二是对薛公岭等中高风险路段集中治理,设置停车区、降温池与优化避险车道双重保险,增设众多装备设施,实行客货车辆分道行驶,安装气象监测等装置,在中风险路段也实施多项安全提升措施,经治理,风险路段全部实现风险降级,公路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标准先行、规范引领。致力于完善“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一是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如《山西省高速公路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实现安全风险评估定量评价,填补行业空白,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停放管理技术指南》规范危货车辆停放。二是发布系列规范性文件,联合多部门明确危险路段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与危货车辆通行停放管理办法。三是指导企业制定标准,助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
科技智慧赋能,充分释放数字驱动新动能。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数字化、智慧化改造。一是实施隧道智能AI监测系统提升工程,建成应急指挥平台,在隧道试点安装应用监测联动系统并推广,实现重点车辆精准监测与异常事件智能辨识报警,全省特长隧道视频高清改造及智能AI事件检测系统升级完成,预警准确率超99%。二是在薛公岭隧道应用多种智能系统,提升养护检查效率与安全应急水平。三是研发应用养护作业立体布防系统与施工点段远程动态智能广播监控系统,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控。
坚持系统治理。构建“一路多方”共建共治模式。联合多部门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与工作专班,综合多要素全方位治理,公安交管部门精准预警拦截违法车辆,综合执法部门整治违章建筑,“一路三方”协同联动,提升协同保障能力。
以人为本、文明服务。将“平安示范路”创建作为民生重要举措,提升服务品质。一是开展创优活动,推进“四站”建设,提供多样服务,推行微笑文明收费与暖心服务,文明服务投诉量下降24%。二是持续推进路域环境治理,实施站区绿化美化净化,配合地方政府提升绿化林带,营造良好出行环境。
自2021年创建以来,全线消除高风险路段,中风险路段占比控制在8.8%,交通事故起数下降56.3%,路警协同更高效,一般性突发事件60分钟恢复通行率达9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