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2月27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张琦)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位于太行山最南麓,近年来,峰峦险秀的南太行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爱好者前来探索,但与此同时。山区迷路、受伤等遇险报警也在不断攀升。
为破解大山深处定位难、搜救难、及时救治难等问题,泽州县公安局运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积极探索实施区域协同救援机制,建立了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派出所为骨干,多警种、多部门、多力量协同作战的应急联动救援快速反应机制,提升了山区整体救援水平和能力。2024年,泽州公安接山区救援警情20起,成功救援20起。
“快”为要:快速响应与高效执行提升救援效能
10月19日19时,泽州公安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7名大学生由河南济源出发徒步到晋城玉皇庙“打卡”,因未做足攻略,在行至泽州县山河镇时迷路。接警后,民警一边与被困学生代表保持联系,缓解安抚大家的紧张情绪,一边带队联系辖区各个村委开展搜寻。由于学生们被困位置处于荒山,地形复杂,且位置信息十分模糊,救援警力在学生发送位置附近多次搜索均无果。加之近日温度骤降,为避免被困学生出现失温等危险情况,搜寻的速度不断加快。最终,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经过长达两小时的搜寻工作,成功找到了迷路的7名大学生。
“山区救援警情一旦发生,受限于恶劣气候和特殊地形,救援行动必须迅速展开。要想跑赢时间,就得协调政府多部门、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实现救援工作迅速、有序、有力地进行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泽州公安指挥中心主任义峰说。
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可以根据山区地形、现场需求等不同警情的实际,研判救援的复杂程度,合理调配专业力量,精细化救援流程,确保在处警时能够迅速调动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装备。
“联”为基:部门联动与区域联合共筑救援合力
泽州南部山区6个乡镇地理相邻,如何将地域警力和应急、消防、医疗等多方救援力量横向纵向统一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泽州县公安局积极探索建立“1+3+N”一体化联动救援长效模式。健全完善《泽州县公安局山区救援预案》,联合应急、消防、120急救中心等专业救援力量,联合山区周边村庄等救援力量,聘请山区采药、野外作业人员为民间向导,建立联合救援人员资源库,构建起一支“复合型”山区救援队伍,共同撑起泽州山区救援“守山团”。
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的“四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发动群众伸出援手,变“独奏曲”为“大合唱”,打开联动救助大格局,通过信息共享、联勤处置,确保救援力量一路畅通,以最快速度回应大山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
“防”为先:风险预警与隐患排查共筑安全防线
“一到山脚下,就听到景区警务站民警的温馨提醒,沿途还可以看到安全提示牌,我们游玩感到很放心。”国庆假期,在国家4A级景区珏山景区门口,准备登山游玩的游客感叹道。
今年以来,山区游客遇险警情呈增多态势,要想减少险情发生,需要从源头加以防范。为此,泽州县公安局联动文旅局、市场监管、消防等多家单位共同在山区开展路面巡逻、隐患排查、安全防范宣传等工作,严格执行景区非景区景点管理要求,在进山口显著位置设立提示牌,详细说明山区地形,标注山区风险点,发布进入山区的注意事项、紧急救援电话等。同时,向进山旅客发放宣传页,提醒游客带足食物补给,不走偏僻小路,遇到迷路、突发疾病等情况及时报警。此外,该局还在临崖路段增设监控设施,强化“路面巡逻+视频监控巡查”,启用无人机巡逻,通过多形式巡逻和提示,从源头上降低山区遇险类警情,提升整体的安全防范水平。
为做好前期警情准备工作,泽州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大队还为各派出所购置卫星定位电话、无人机等技术装备,确保一旦出现警情,指挥中心与各派出所之间、各派出所与相关部门之间实时共享救援信息,科学研判,准确、快速到达现场展开高效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