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聚焦大同耍孩儿剧:央视戏曲频道开播纪录片《天下第一团》首集

2024-11-13 16:45:19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11月13日电(通讯员 马静波戏韵声起,便是无穷的历史烟云;长歌一曲,便是无尽的天高地阔。

11月10日19时5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频道(CCTV-11)首播纪录片《天下第一团》,开启稀有剧种的传奇之旅。纪录片首集聚焦大同传统地方戏曲耍孩儿剧的风采,央视频CMG戏曲同步播出,央视网、央视影音同步上线。

mmexport1731478577443

据了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戏曲频道打造的纪录片《天下第一团》,主创团队用时一整年,选取我国“东西南北中”多个剧种和院团,遍访中国稀有剧种传承人和艺术家、研究学者,通过不断挖掘整理记录,逐步勾勒出稀有剧种的地域特性与文化风貌。期间,主创团队深入大同耍孩儿剧、宁波市甬剧、汉中市汉调桄桄、绍兴市新昌调腔等“天下第一团”演出现场,采用“剧种剧团纪实+山水实景展演”的形式,将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剧种故事、戏曲人风采、经典剧目演绎融为一体,带领观众聆听最美的乡音乡韵,解锁中国稀有剧种的新地图。纪录片每集聚焦一个剧种、一个剧团,系统梳理剧种的起源、发展、流变和创新。

mmexport1731478592299

在此次《天下第一团·雁北耍孩儿》篇章中,充分展示了大同市北路梆子和耍孩剧种保护传习中心的演员班底,既有坚持不懈传帮带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斌祥、薛瑞红,又有坚守戏曲舞台的优秀青年传承人薛志花、连阳等,体现了新老两代艺术家合力拓展全新舞台阵地的创业精神。

mmexport1731478595460

在雁北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有一种名叫耍孩儿的地方剧种,历经600余年风雨,依旧枝繁叶茂,呈现出勃勃生机。该剧种起源于桑干河中游的怀仁、应县及大同一带,由于其发展年代久远,耍孩儿也被专家誉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耍孩儿剧种的名称来自一个古老的曲牌般涉调·耍孩儿。人们将它和其他戏曲音乐、民歌曲调相互融合,并把这种加入地域特色的声腔叫做雁北耍孩儿。

mmexport1731478601608

据考证,该剧种的文学音乐结构皆源于元曲,其中突出的特点是唱腔发声使用后嗓,声音从喉咙后部发出,以特殊的旋律产生出独特的演唱风格和音乐效果。早在清道光年间“耍孩儿”就已形成了一种很成熟的戏曲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在清末光绪年间,耍孩儿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是当地老百姓最热衷、最喜爱的戏韵乡音。耍孩儿的传统剧目约有40余部。代表剧目有《狮子洞》《送妹》《打佛堂》《金木鱼》《三孝牌》等。其表演特色是歌舞并重,舞蹈性强,为其它剧种少见。打击乐热闹火爆尤为一绝,正、反胡同奏为其特色。角色分红、黑、生、旦、丑五行,表演上大量吸收民间舞蹈动作,颇有独到之处。其中有挖步功、马鞭子功、扇子功等,处处洋溢着乡土气息。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越发焕发出新的活力,不仅保留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还逐渐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1992年7月,大同市耍孩儿剧团被文化部授予“天下第一团”;2004年4月被文化部列入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试点单位;2006年5月20日“雁北耍孩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大同耍孩儿”被评为大同市“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近年来,在全国各类戏曲大赛中,大同耍孩儿剧屡屡获奖。其中,2005年10月,应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和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组委会邀请,进京参加第四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民间戏剧大赛,引起轰动,一举夺取了大赛19个奖项的突出成绩。2019年3月,通过参加“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会”等活动,剧种的艺术魅力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展示和关注,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今年10月份,大同耍孩儿剧参加了在梅兰芳大剧院举办的“国戏风华”中国戏曲学院2024年展演季非遗剧种展演,向首都观众展示了国家级非遗剧种的独特魅力,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责任编辑:王震华】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