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22日电 2024年10月20日上午,山西文化遗产灾害综合风险监测评估与预防性保护策略研究项目启动会暨阶段性成果研究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太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长岳清瑞,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杜修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曾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院长黄庆学,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沈兴全,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天津大学教授王其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詹长法,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研究员李会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所长傅峰,国家遥感中心研究员王琦安,北京大学教授张剑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凯,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员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施钟淇等院士专家,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地震局等部门有关领导,山西博物院、山西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文旅产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等单位的项目组专家参加了会议。
黄庆学在致辞中表示,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文物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山西始终把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此项目的提出与实施能够提升山西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和有关省直部门领导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在项目开展调研、收集数据资料的过程中给予帮助,助力项目组完善做实研究工作,确保研究成果贴合山西省情实际,推动山西文化遗产灾害综合风险监测评估与预防性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沈兴全表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量、科学评估和专业维护。太原理工大学作为扎根文物大省的高等学府,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走在前、作表率,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智慧,为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增添力量。“山西文化遗产灾害综合风险监测评估与预防性保护策略研究”项目,面向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求,解决科学与技术前沿问题,对于降低文化遗产灾害风险,提升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白雪冰表示,随着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地监测和评估文化遗产面临的灾害风险,制定合理的预防性保护策略,已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本项目旨在通过跨学科、多领域的合作,构建符合山西文化遗产资源特点的预防性保护和防灾减灾理论体系,建立健全山西文化遗产灾害综合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深化山西文化遗产的灾害风险监测评估方法研究,为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这不仅对山西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国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工作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随后,项目组成员分别按“文化遗产损伤机制与加固方法研究”“文化遗产综合风险监测和评估理论体系研究”“文化遗产在不同赋予环境下的监测体系研究”“文化遗产多层级风险监测评估时空建模研究”“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策略研究”五个子课题进行了项目汇报。听取汇报后,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曾滨表示,项目研究第一要明确定位,确定研究的颗粒度,要严格区分和科技部文物专项以及文物局科研项目的区别。第二,从实施方案的角度来看,要对任务和团队、内容计划和已经取得的进展进一步细化。比如明确现在做了什么,在整个计划当中的哪个环节,这个环节还需要做什么,下一步如何铺垫等等。
杜修力表示,项目的重点可以放在战略咨询上,从而提出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这就要求项目开展要摸清底数,包括科学地分类存在的问题,这个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我们总体上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岳清瑞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各位院士、专家都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对项目组接下来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帮助。下一步,我们将把大家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对项目进行明确定位。第一是对监测和预防性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第二是文化遗产,或者是叫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风险和对策的研究。第三是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第四是加强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完善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