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7月19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张梦云)“大家好,我叫刘飞飞,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目前担任连采三队队长……”在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寺河矿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一个坚毅的面孔用铿锵有力的话语讲述了自己从一名普通农家子弟逆风飞翔,成长为一线队组领头雁的故事。
从一名普通的支护工到矿山技能大师、管理能手,刘飞飞的煤海征程已走过十九年。
一颗爱思考的“螺丝钉”
翻看刘飞飞的履历,寺河矿“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刘飞飞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诸多荣誉几乎填满了表格。然而,在他的脸上丝毫不见骄傲之色,反倒是时常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我出生农村,干煤矿不感觉苦,有一份稳定工作就让我很满足了,对于企业更多的是感恩,想用自己的能力回报企业。”正因如此,刘飞飞特别喜欢在工作中思考琢磨,搞出一些小创新小发明。
初到矿上时,刘飞飞发现每次割煤前,师傅们都会先用钻杆捅孔释放瓦斯。但由于钻杆长度不够,得一边捅一边接,一方面耗时费力,另一方面钻杆硬度大很容易折断,造成材料浪费。刘飞飞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用锚索来代替钻杆,他认为锚索的长度和韧性能很好地解决钻杆的弊端,短时间内一次性捅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节省不少麻烦,通过矿上同意后,他的提议在全矿各掘进头面推广应用起来。
因为自己小小的动脑给工人们带来了大大的方便,刘飞飞也愈发自信。掘进机司机在割煤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巷道的高度,以往这个高度只能靠割煤机司机目测,没有具体的衡量参照物。在刘飞飞的提议下,连采机上安装上了“采高尺”,让工人们有了具体明了的参照物,也有了确切的标准,完全避免了支护过程中采高了做支护难,浪费材料或者采低了返工费时又费力的各种弊端。
支护匠人的崛起之路
因为文化底子薄弱,在技术工艺不断更新的支护岗位上,刘飞飞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但是却从未退缩。除了在工作中积极向老工人请教,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跟技术员、副队长们一起整理规程措施、学习培训资料,搞一些小方面小创造。他利用螺旋原理送料发明风动喷浆机,代替了原先井下一直使用的电动喷浆机,一方面解决了电动喷浆机机身重、挪动不方便的麻烦,另一方面避免了使用电力防爆造成的安全问题,可谓一举多得,还荣获了国家专利。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刘飞飞不仅能熟练驾驭输送机、锚杆机等关键设备,更是在“安全高效支护”领域练就了一手绝活,但刘飞飞的追求并未止步于此。他深知,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在技术之路上走得更远。因此,他积极踊跃地参加各级各类技术比武,与各路高手同台竞技,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2006年,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集团公司支护工第一名的成绩。2011年,在第四届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支护工项目比赛上,他获得全国第五的好成绩,并被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从一名普通支护工人成功蜕变为技术精湛的支护工匠。
此后,“锚杆支护工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寺河矿十大杰出青年”等各种荣誉纷至沓来。2015年,矿上为了培养更多像他这样的支护大师、技改达人,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刘飞飞大师工作室”。
管理能手的成长蜕变
2021年,刘飞飞被任命为连采三队队长,新的角色带来新的使命。
面对管理制度的短板,刘飞飞牵头制定了《班组预算管理新办法》,通过责任到人、责任到岗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了成本,实现了每年节支创效2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面对施工条件差的难题,刘飞飞把“三基”建设作为队组安全发展的固本工程,重新制定标准化检查验收考核规定,实行内部“精品工程”奖励制度,激发全员落实标准规范、实现高标准达标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安全质量标准化红黄旗竞赛活动的有利时机,严格要求干部、班组长、职工分别对各自岗位工作负全面责任,真正做到了人人有责任、有任务、有监督。
2023年,连采三队从西三盘区南翼搬家到北翼,原有的出煤系统复杂且事故较多,严重制约正常生产。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刘飞飞与部室沟通,率先大胆使用智能化远程启停皮带控制系统,对出煤系统改造升级,从源头优化人力成本,并用锚杆机临时支护固定钢带的改造代替之前用锚杆固定钢带的方法,用锚杆机卸钻杆装置的改造代替人工卸钻杆方法,将原先需要五分钟完成的任务提前到了两分钟,不仅规范了作业流程,也降低了出煤系统事故率,精干高效地完成了特殊时期的生产组织任务,得到了领导同事的高度认可。
岁月无声,十九年的职业生涯见证了一个煤海青年“初心不忘来时路 ,一腔赤诚献煤海!”的铮铮誓言。时光有痕,未来的征程中,刘飞飞将继续用实际行动擦亮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初心、担当奉献的人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