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雨果奖”获奖作者海漄: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2023-12-04 14:49:37 来源:记者观察网作者:王莹

10月21日晚,世界科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科幻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最佳短中篇小说”奖,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作品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但我在下班途中,在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这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关、互不干涉的平行世界,但现在在成都,这两个世界融合了,理想照进了我的现实。”站在“雨果奖”的颁奖台上,海漄手捧奖杯激动地说。

“理想照进了现实”

年少的孤独,成为海漄开启科幻之旅的开始。1990年,海漄在湖南湘潭出生,由于父母是双职工,寒暑假期间他去哪儿就成了问题,小城里三层楼高的新华书店便成为海漄最好的“安置点”,在那里,海漄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从《乡村迷雾》到《珊瑚岛上的死光》,再到《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当时的他并不知道科幻是什么,但他在其中找到了可以自得其乐的世界,在漫长的孤独里,书籍就是他唯一的伙伴。“从儿时起,故乡的书店就为我搭建了一处曲径通幽的私人花园,而科幻就是其中最美的风景。”海漄回忆道。

对于海漄来说,真正知道科幻并喜欢上科幻,已经是2000年,十岁的海漄偶然地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读到了两篇科幻小说——刘慈欣的《吞食者》和潘海天的《饿塔》,他称这两篇是他的“入坑神作”。海漄回忆,在刘慈欣的《吞食者》里,人类为了抵御吞食者飞船,把整个月球用核弹炸掉,“那个宏大的场面是我至今难忘的”。

对好奇心和幻想的满足迅速燃起了这个少年对科幻的兴趣,以至于在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海漄都将科幻视为保持好奇心的重要方法。在他看来,科幻可以让成年人通过科学和幻想的方式满足对未来的一种好奇。“我把科幻当成是给自己保留的一个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面,我的好奇心不会衰减,甚至会越来越旺盛。”

带着对科幻的热爱,大学期间海漄开始自己写科幻小说,并向杂志社投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被拒绝三四次之后,2011年,海漄的第一篇科幻小说《惊情喀纳斯》在《今古传奇·故事月末》发表。《惊情喀纳斯》的发表让他的热爱有了回应,但并没有让他走上科幻创作之路,他表示,“发表了《惊情喀纳斯》我很开心,但不会就受此鼓舞,全身心投入到科幻写作中,我从来都不是那么冲动和极端的人。”忠于理想,但也面对现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他开始更多地回归到毕业、找工作、入职、恋爱、结婚这一现实生活的轨道中。不过,在嘈杂的现实世界中,科幻仍然是他内心最柔软的一部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随着生活慢慢步入正轨,工作也开始得心应手,海漄又重新捡起了科幻写作。“毕业后忙于工作,一度远离了科幻。但当2016年机缘巧合再次提笔时,我发现那股热爱仍未冷却。”

2019年开始,海漄先后发表了《血灾》《龙骸》《走蛟》《江之怒》等作品,在家里小小的书房里,他开始在科幻文学界开疆拓土。如今,海漄的创作产出大约维持在一年6万字,现有作品曾发表于《银河边缘》《科幻世界》《科幻立方》《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除本次“雨果奖”外,也曾获得“冷湖奖中篇二等奖”,提名“银河奖最佳短篇奖”,他的作品开始被更多的人看到。

不过,比起科幻作者,海漄更觉得自己是个“科幻迷”。他在采访中多次表示,“我只是出于兴趣和热爱去写科幻。我一边上班一边写科幻。可能每天分给写作的时间很少很少,但这是我的爱好,我愿意为之付出。”虽然在工作和写作之间来回切换,但海漄并未感受到两者的对抗,反而适应了这种状态。他认为,这种切换让他与写作之间维持了一定的距离,也正是这种“距离美”让他持续保持着对写作的热爱。

历史科幻:探寻历史与未来的连接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科幻总是关于未来的,而在海漄的笔下,科幻是可以连接历史的。

得奖后,有人说《时空画师》和常见的科幻作品不一样,以至于有点怀疑它是不是科幻小说。在常见的科幻作品里,想象、虚构的方向大都是朝向还未发生的时间,《时空画师》却是基于真实历史,从过去的时间里寻觅历史与未来的连接,并体现出科幻的元素。对此,《时空画师》的责任编辑田兴海表示,《时空画师》是标准的科幻作品,科幻有很多亚类型,其中一种就是“或然历史”,即以真实历史为蓝本,想象另一种可能。《时空画师》基于真实历史,想象了《千里江山图》和《骷髅幻戏图》的创作意图,并且给了这两幅名画一种奇妙的联系。

海漄表示,《时空画师》的创作灵感源于央视节目《国家宝藏》中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天才少年王希孟烟花般绚烂而又极其短暂的一生触动了他。“根据画末题跋,作者作此画时年仅十八岁。这位名为‘希孟’的天才少年,何德何能竟得于书画一途自号‘天下一人’的宋徽宗亲自指点?他又师承何处,未及弱冠便有如此功力?”带着这些疑问,海漄开始翻阅相关资料。

随着了解的深入,海漄发现王希孟的人生好似一个“木偶”,每个关键节点背后都隐隐透出权相蔡京的身影。他说:“或许是一个科幻作者的自觉,我想到了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中模糊时间与空间界限的外星生物七肢桶。也许,我能借助科幻的力量,为这位天才少年续上一段没有遗憾的人生。”

与此同时,另一幅同样收藏在故宫的南宋画家李嵩的《骷髅幻戏图》也引起了海漄的注意。这是一幅画面诡异、与传统题材迥异的作品,活人与骷髅、生与死,同时出现于画面中,在中国古画里极为罕见,也因此引起了后世的种种猜测解读。

王希孟的“神秘”和李嵩的“反常”给这两幅名画的创作意图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海漄通过平衡史实和想象,采用推理小说的写法,从故宫博物院闭馆日惊现“幻影”开始,将历史、传统文化、推理、科幻相结合,古今两条线索交织并行,创作了一段故宫中两幅画作交融,现代警官周宁遇到古代“鬼影”赵希孟的故事,以赵希孟曲折沧桑的一生,透视千古名画背后的权野纷争,还有渺小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反抗,从而衍生出入世与出世的哲学思辨。

历史的神秘叠加科幻的释读,令《时空画师》呈现出既厚重又空灵的独特质感。《时空画师》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后,一度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好评,被誉为“一部将历史、神话、科幻完美融合的杰作”“一部展现中国文化魅力和科幻想象力的佳作”。

探寻中国历史中更多的科幻性,海漄一直在尝试。除了获奖的《时空画师》,海漄此前创作发表的《龙骸》《走蛟》《尽化塔》等科幻作品,都是在并不彻底架空真实历史的前提下,重构、解析某段历史背后的故事,以此展现历史的恢宏与个人的渺小,营造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和惊奇感。

在被问到为何热衷于这一题材的科幻创作时,海漄表示,“大学时我一度沉迷纪录片和历史片。任何人,居于历史中都是渺小的,在悲剧化的真相前更是无力的。但这并不妨碍一代代英雄,一个个平民百姓闪烁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这便是文明存在的意义。而这也构成了我写作的动机之一,创造一个个恍若纪录片般真实、历史般厚重,但又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用其中角色的挣扎和反抗来体现人类的勇气。”

在他看来,历史与未来的关系是密切的。“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包括我们的未来,终归会变成历史。其实在时间的缝隙中,还有很多未知空间可以想象、发挥。从历史的角度写科幻小说,只要写得好,其精彩程度也会不亚于从未来的角度写。”然而,将中国历史与科幻结合在一起,是创新,也是挑战。时至今日,国内科幻的主流类型仍然是有着很多技术细节描写的所谓“硬科幻”。因此,《时空画师》被很多人质疑“不够科幻”“想法不够新鲜”。

面对网络上的争议与质疑,海漄表示最终评价一篇作品优秀与否的权利,应该交给读者。“我保证不了每篇作品都令读者们满意,但至少可以保证每篇都是我的用心之作。《时光画师》是一篇历史科幻小说,故事根植于本土文化,同时又有人性和普世的一些情怀,或许这就是它能打动人的原因。非常开心这篇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至于我个人最满意的作品,则永远在我未来可能写出的下一部中。”

忠于理想,回归现实

除了作品本身,科幻作家海漄的“双重”身份也引起网友的讨论。

10月21日晚,海漄是站在台上的科幻作家,从他的偶像刘慈欣手中接过奖杯。十多个小时后,他抵达深圳宝安区的办公楼35层,回归了另一重身份:银行房贷中心的一名客户经理。对于海漄来说,获奖纯属“意外”,但工作却是“真实的存在”。

聊起他的工作日常,他绝口不提辛苦,“基本上是朝九晚五,白天跑客户的时候比较多,常常在去见客户的路上或者合作项目上,下午回来,在办公室做点事务性的工作。”他强调这份工作给他的“价值感”,他喜欢工作里学习和人打交道、创造现实价值的那部分。海漄把写作和工作分得很清楚,银行工作和科幻写作,日夜切换又泾渭分明,中间仿佛隔了一道柜台上的玻璃屏障。

按照既有的节奏去生活、去工作、去写作,是海漄下一步的规划。很多一开始业余写作的作家,在成名后会逐渐转成专职写作者,但海漄却表示自己不会辞职,也不会急于把热度变现。海漄坦言,“等这个热度过去之后,我还是希望我的科幻文学写作能始终保持在兴趣爱好的轨道上。因为我发现,把兴趣爱好当做职业,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我有一个同学喜欢建筑设计,但他真的从事了建筑设计这一行业之后发现,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有很多琐碎、具体的事情需要忍耐,跟作为爱好喜欢建筑设计不是一回事。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跟本职工作之间,最好能保持适当的距离。”

忠于理想,回归现实,在海漄看来,理想和现实不是对立面。“我对现在的工作状态很满意、很满足,也很感恩。它让我安身立命、成家立业,得到客户、同事的认可,让我充满了成就感和价值感,让我有富足的精神活力去坚持自己的爱好,保持这份精神空间的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努力工作就是对写作爱好最好的保护。”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海漄表示:“顺其自然吧,我不会给自己太多限定,我喜欢科幻但我不会预知未来,我相信,保持谦卑是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毕竟热度是一时的,好作品才是永恒的。” 

 

(本文刊登于《记者观察》2023年11月上,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范蓉】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